这不是小说,这是一本传记。
仿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身边走过,平淡无奇,堪堪然走过了五十多年的人生,然后无关痛痒的离去。
传记一般都是名人伟人,仿佛总会有个大的高潮与完美的结局,抑或有什么一定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然而,《斯通纳》却仅仅是简单记叙了一位叫斯通纳的人的一生。
所以,它还是一部小说,因为没有人会为这样的一位英语文学教师立传。
只是这个小说散发出了生活的味道,让人以为,这明明就是一本传记,也许是你的,也许是我的,也许是他的。
在分享了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之后两周多的午后,才又认真的在单曲循环中去听出了一丝传承的味道:妈妈-我-膝下少年,生活不止苟且,生活还要延续,无论是否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这也是读完《斯通纳》的最终感受。
生活就是一个过程,也许没有方向,也许没有兴味,人和事的对错都无关紧要,终究会一路走过。只是,当这一份经历中,曾有过诗一般的日子,心中便是有了美好的回忆。
读到斯通纳与凯瑟琳在小公寓里的幸福与简单诗,我不禁合起了书,直到去了北京又返回才继续翻开看。因为不忍看,为着他们的处境,为着生活从不曾如此完满过。
生活总是在给你一丝甜蜜的时候又携来一只大棒,然后,在对甜蜜的回忆中煎熬着大棒的苦痛。
理性的抉择,往往以感性的情意为代价。斯通纳的一生,说不上理性,却是完完全全的格子内的人,奋力的攀爬,却从未爬出过。
有一天,听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说从心就是怂,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从心就是在社会中的怂,在他人眼中的怂,因为一直以为,唯有从心者,才是最大的英雄与勇敢的人,虽然有的时候这个英雄只能住在心底。
斯通纳的选择,农民到大学生,农业专业到文学专业,参战与留校,失败的婚姻与完美的婚外恋,偏执的上司与不可理喻的学生,最终都统统抛开,只是钻进学问里,直到死亡。
那时,我甚至觉得,那时的斯通纳,死亡是一种幸福。
我无法去问这个角色,为什么这样选,为什么不那样选,为什么要忍受这看起来并不十分美好的生活。因为我只是个旁观者。
内心期望的,他人期待的,现实实际得到的,可能是三种完全不一样的形式,而这形式,似乎我们只能安静的接受最后一种。
掩过挣扎的痕迹,抹去苦痛的漫漫长夜,带着短暂的美好回忆,退居三舍,像极了斯通纳的那间小书房,那间可以有阳光变换植物颜色的办公室。
狭窄漫长,平淡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