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
郁达夫的《沉沦》文字有些造作,但却把现代人的精神苦闷、灵与肉的冲突写出来了,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占一个独特的位置。
三岁丧父、性情孤冷的他,在国内求学觉得受了约束,通过转学反抗。决定去日本留学,想学文学,却听从长兄学了医科。这里可见他是想反抗传统却无力反抗,骨子里仍是旧式的知识分子,遵循儒家的伦理,又有归隐自然的情结。
来自弱国的孱弱的知识分子到了日本,如冰遇见火,是要融化的。他无力抵挡诱惑,做了自己所不齿的下等事:自慰成瘾、偷看房东女儿静儿洗澡、偷听男女亲热、睡在酒馆妓女的床上。欲望与传统道德的交锋让他感到罪恶和恐惧。他想向一切复仇:日本人、中国留学生、长兄、甚至想向一直渴望求爱的女人复仇,但又无力真的复仇。这期间自然和知识偶尔会带来的一时热望,但性的苦闷,民族的贫弱带来绝望也在加深。最终他一边思念着不强大的祖国,一般走向海。不管他跳还是不跳,他的精神是已经沉沦了的。
《银灰色的死》:
丧妻、贫穷、孤独让他的生活灰色一样的苦闷
他开始昼夜颠倒的沉湎于酒色。他的身体和精神都越来越糟,于是想用知识解救自己,可是从书中只能看出女人来,于是又转向酒馆的女性温软的肉体与静儿的陪伴。可这温存也不长久,静儿将嫁人、又逢同学归家,他却是孤身一人、无家、无友、无爱。他在世上的涟漪早就消失殆尽,他的死亡早在倒下以前。他临死前想到的那女子,也只是银色的欲望,这瞬间的微光,救不回他。
他看到国家积贫积弱,自己却无力,这是民族的苦闷。他的精神是来自中国传统的,日本的特殊文化激发起他的情欲本能,这是性的苦闷。他对这两种苦闷都无能为力,只好颓唐,只好走向银灰色的死亡。
《南迁》
伊人独在异国他乡,被人欺骗伤害。因为伊人对弱国身份和性的双重自卑,对他人的伤害格外敏感,以至于后来遇见有好感的O,也不敢全情投入。最后他和O的关联,竟是患了相似的发热。
开篇的风景描写极佳,整篇的文风倒真如郭沫若评郁达夫:卑己自牧
《茫茫夜》
故事从酒后送别开始,一场醉别渐渐揭开了质夫的无奈:将亡未亡的中国,半途而废的事业和与想爱而不能的迟生。接下来质夫去A省任教,用自己所厌恶的言语态度博得了同学们的欢心,却感到寂寞,为了情欲苦恼。后来学生闹事被迫搬离学校,他跟着朋友去娼家,他情欲也许满足了,但悲哀却不能解。质夫说自己是死城中的活尸,大概那时的中国还有无数个这样迷茫无望的青年。
郁达夫在一百年前就开始写同性之爱了,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也可见他的反叛精神了。
《春风沉醉的晚上》
穷困文人与女工二妹做了室友。文人失业穷困潦倒,无家可归。二妹无依无靠,赚血汗钱养活自己却在工厂受剥削戏弄。两个孤独的人相遇,自然地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意。二妹善良纯真:送面包和香蕉给我,误以为文人入了歧途仍好意规劝。文人对二妹心生好感却克制自己,遇上纯洁的人,欲念是能化除的。
春风沉醉的晚上如此美好,但我与二妹是不可能的,我、二妹、还有天下的许多人还有苦下去。在这一篇中,郁达夫的性的苦闷转向了生的苦闷。
《离散之前》
几个好友为了理想为了拯救世风一起办了杂志社,他们不通人情世故,不屑用虚伪卑劣的手段,在有权有势人的打压下,满心悲愤地中断一起的办的杂志,就要各奔东西。一个贫病交加的后辈与他们同住,也不得不另谋住处。四人离散之前几次相聚,追忆创刊之时的意气风发更感今非昔比,最后一起拜诗神焚刊,宣告了他们事业的失败徒劳,把离愁推上高点。
书中“质夫吃不惯麦食,皮包骨的一双手拉车都没人用”等细节都揭示了这些知识分子躯体的软弱,其实也就是面对现实的软弱,因此他们的事业必然失败,权势之下对艺术的忠实是无力的。
文中质夫听楼下议论自己还不走的心理描写十分生动。——“楼上的那位于先生,怎么还不走?他走了,我们也好宽敞些!”他听了这一句话,一个人的脸上红了起来。楼下讲话的几个发行业者的亲戚,好像以为他还没有回来,所以在那里直吐心腹。又谁知不幸的他,却巧听见了这几句私语。他想作掩耳盗铃之计,想避去这一种公然的侮辱,只好装了自己是不在楼上的样子。可怜他现在喉咙头虽则痒得非常,却不得不死劲地忍住不咳出来了。忍了几分钟,一次一次地咳嗽,都被他压了下去。然而最后一阵咳嗽,无论如何,是压不下去了,反而同防水堤溃决了一样,他的屡次被压下去的咳嗽,一时发了出来。他大咳一场之后,面涨得通红,身体也觉得倦了。张着眼睛躺了一会儿,他就沉沉地没入了睡乡。啊啊!这一次的入睡,他若是不再醒转来,那是何等的幸福呀!
拜诗神的一段表明了郁达夫本人坚持的为艺术的文艺态度:“诗神请来受飨,我们因为意志不坚,不能以生命为牺牲,所以想各逃回各的故乡去保全身躯。
《过去》
过去:柔顺蠢笨的我爱活泼放达的老二,老二却只是和我暧昧,并不爱我;沉郁特别的老三爱我,我却故意不回应老三的好意。如今:我在异地疗养,偶遇死了丈夫的老三,之后经常聚在一起,感情渐渐融洽,对老三生了情愫,却被老三拒绝。老三问我:为何当初不能这样爱她?
读完整个故事,我本想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发现不对,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这是时差的问题。我爱你时,你不爱我,等到你回头爱我,我也无法再爱你,毕竟多年后,你不再是当初的你,我也不是当初的我。
郁达夫的景物描写一如既往地好:
“空中起了凉风,树叶煞煞的同雹片似的飞掉下来”
“忽而由北面飞来了几片灰色的层云,把太阳遮住,接着就刮起风来了” “夜来的细雨,已经晴了,南窗里有两条太阳光线,灰黄黄的晒在那里”
“遥遥望去,底下就是一家富室的庭园,太阳很柔和的晒在那些未凋落的槐花树和杂树的枝头上”
“太阳下山了,房角落里,阴影爬了出来。南窗外看见的暮天半角,还带着些微紫色。同旧棉花似的一块灰黑的浮云,静静地压到了窗前。风声呜呜的从玻璃窗里传透过来,两人默坐在这将黑未黑的世界里,觉得我们以外的人类万有,都已经死灭尽了。在这个沉默的、向晚的、暗暗的悲哀海里,不知沉浸了几久,忽而电灯像雷击似的放光亮了。”
“街上的灯火全都灿烂地在放寒冷的光,天风还是呜呜地吹着,街路树的叶子,窸窸窣窣很零乱地散落下来”
“东方只有几点红云罩着,夜来的风势,把一碧的长天扫尽了。太阳已出了海,淡薄的阳光晒着的几条冷静的街上,除了些被风吹堕的树叶和几堆灰土之外,也比平时洁净得多。”
《逃走》
初见:轮船码头莲英初到上海,一见钟情
再见:城隍庙看戏坐在莲英前面,坐如针毡
三见:元宵节路过莲英门口,假装未见
四见:圆通庵的孟兰盆会逃到后山却又巧遇,偷看逃走
青春情愫总是让人无可适从的。男孩儿心里想见女孩儿,行动上却是逃走:偷偷打探她的消息,却不敢经过她的门口。这大概会是一场无果的暗恋,但见到一个人至于疯魔至于石化至于忘我,不知如何安放这激情选择逃走是少年的烦恼,也是甜蜜的热望,这样的经历也许是此生难再得的。在郁达夫的作品中读到这一篇清澄的文字,也是难得的。
文中对男孩儿情感的描写很细腻。
“澄儿的心跳跃起来了,脸上也立时涨满了血潮。他伏倒了头,加紧了脚步,拼命地往石桥上赶,意思是想跑上她们的先,追过她们的头,不被她们看见这一种窘状”
“在这热闹的旅客丛中,他突然看见了这一位年纪和他相仿,头上梳着两只丫髻,皮肤细白得同水磨粉一样的莲英。他看得疯魔了,同学们在边上催他走,他也没有听到。”
“不消说对珍珠启口动问的勇气,他是没有的,就是平时由珍珠自动地说到莲英的事情的时候,他总要装出一脸毫无兴趣绝不相干的神气来;而在心里呢,他却只在希望珍珠能多说一点陶家家里的家庭琐事”
“他虽则在热闹乱杂之中瞥见了她一眼,但当他正行经过她面前的时候,却把双眼朝向了别处,装作了全没有看见她的样子。”
“听到了这声音,他全身的血液马上就凝住了,脸上也马上变成了青色”
“又静默挨忍了几分钟如年的时刻“
“他凝视着她的这一个侧面,不晓有多少时候,身体也忘了再低伏下去了,气息也吐不出来了,苦闷,惊异,怕惧,懊恼,凡一切的感情,都似乎离开了他的躯体,一切的知觉,也似乎失掉了。他只同在梦里似的听到了一声阿香在远处叫她的声音,他又只觉得在他那窗眼的世界里,那个侧面忽儿消失了。不知她去远了多少时候,他的睁开的两只大眼,还是呆呆地睁着在那里,在看山顶上的空处。直到一阵山下庵里的单敲皮鼓的声音,隐隐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的时候,他的神思才恢复了转来。”
《杨梅烧酒》
与七八年未见的旧友吃杨梅烧酒,在学校教书的旧友借着醉意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甘、对资本家的痛恨。小说结尾我的独白“啊啊,大约这就是人生罢!”。既是我与旧友同样有知识却不得志的人生,也是天下许多旧知识分子的命运。
《出奔》
董玉林夫妇重利盘剥村上的百姓,攒了不少财产。大小姐婉珍念了书入了党,嫁给了党里的干部钱时英成了股长夫人,婚后把这自私势利的本事进一步发扬,媚上欺下得心应手。得知丈夫辞职后,婉珍恶语相向,钱时英防火出奔,董家全家死于火宅。
文中用了多处讽刺来批判董家人的丑恶与村上人的健忘奴性,文中结局革命者的火烧死盘剥农民的势利小人暗示着郁达夫的革命理想。
《迟桂花》
女主人公莲命途多舛却仍保持纯真善良,就如迟桂花,开得迟但香气更久。作者借迟桂花,歌颂沉静自然之美与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