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断关心儿童的生活,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的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要爱护儿童对我们的信任。在我们一致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记分册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无论现在孩子表现如何、成绩怎样,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一百种可能。如果教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应该给每个孩子以人生的自信而不是自卑。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善意待人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得更远,若教师对于言行举止稍有偏颇的学生言语粗鲁甚至拳打脚踢,那么这绝不是一个好教师的做法,甚至不是一个公民应有的行为,若教师是在内心上有些许反感厌恶,但却没有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这也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做法,他的想法会逐渐扩大,最终会一点一点融入在自己的行为上。“容忍儿童的弱点,用心灵去认识他们”,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职责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不懈努力,一切是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当教师心存善意,才会时刻为学生着想,心情因学生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一切为学生的好而出发去进行自己的行为。
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表现,也不是他的成绩,更不是他将来的地位。爱学生是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被学生所模仿,善意待人才会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并逐渐注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这个就是移情,教师在用自己的行为教会了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从他人的表情动作神态当中去体会心情,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质。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那便是成功。学生用心灵了解人,帮助了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更加灵活的进行脑力劳动,能够捕捉到更为触动人心的细节点。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的精力的,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让孩子始终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让我们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充满对学生的爱。
没有焦虑和苦闷,是不真实的教育,只停留在焦虑和苦闷,则是苍白的教育。但只要我足够热爱,积极的面对,持续的努力,一定可以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只要足够坚持,教育,早晚都会看到成效,教育的乐趣无处不在,只是他们喜欢躲猫猫,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因此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要让现实和繁琐磨灭了最初的梦想。只要足够热爱,便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