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的电影出来,口碑和票房无疑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指标。那口碑和票房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1. 高口碑,高票房
2. 低口碑,低票房
这两种情况比较符合我们的常理,口碑评价高低和票房的多少呈现正相关的趋势,好片有更多观众买单,而烂片没有。
3. 高口碑,低票房
4. 低口碑,高票房
这两种情况就比较令人费解了,尤其是低口碑高票房的电影,甚至还有各种“十大排行榜”吐槽总结。以2015年的十大排行来看,票房1亿元以上,豆瓣评分由低到高的前三名分别是:《奔跑吧兄弟》3.4分,票房4.3424亿元;《何以笙箫默》3.7分,票房3.5351亿元;《栀子花开》4.1分,票房3.79亿元。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的电影也有怎么多人看呢?
大家觉得费解的时候,经济学家们确认为,这个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很正常。那我们就用正态分布模型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意指当样本无限多,且相互之间不受影响的时候,几乎九成左右的人所做出的选择或者呈现的状态是在平均值两侧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生活中有很多例子符合正态分布,例如高考的分数,大多数人的分数是分布平均值左右,考分很低和很高的都是少数。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对电影品味的高低看做是相互独立的样本,那人们的品味的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如下图的钟形曲线:
品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占少数,大部分人的品味是处于中间水平的。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票房和口碑这两个指标。首先,电影的票房是由谁来决定的?无疑,肯定是广大的观影群众,也就是我们样本的主体。那电影的口碑呢?不是所有的人看完电影以后都会去为电影打分。以豆瓣为例,有人认为豆瓣电影评分来自一个【有一定电影评判知识、又乐意点评电影】的“爱好者评审团”。也就是说,真正打分和写评价的人,只是正态分布里的少数派。
电影公司想要拍出票房高的电影,保险的方法就是将电影的水准控制在大众品味的平均水平,也就是我们这条曲线的中间,这样能保证票房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了有些电影在影评人看来很Low,但是人家的票房就是傲视群雄。
同理,有的电影是导演呕心沥血拍的高质量好片,口碑高,但却不叫座。看过的影评人都说是良心电影,但我们也会发现这些电影很多题材都比较小众,是历史片,文艺片等等,也有很多人反映看不懂,不知道讲什么。欣赏这些电影的人都处于正态分布的右侧,这样导致了高口碑,低票房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普罗大众,一部电影是好片还是烂片,其实我们没有并没有什么标准能明确定义,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在你眼里的好片,可能在别人看来就是烂片;你今天看着觉得很好的电影,几年后来看可能觉得当时的审美水平怎么那么差。
但是,作为电影公司,如果想拍一部高票房的,在电影的定位和选材上就会要好好斟酌,怎么样才能够享受最大的人口红利,保证高票房。
有人会问,那怎么样才能让高评价里认为的好电影有更多的票房呢?从正态分布的图形来看,当我们国家全民的电影品味都提高了,钟形曲线的顶峰对应的值更高的时候,评价和票房的分离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口碑和票房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特别明显的联系,以上提到的四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一部电影是否卖座,票房是否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除了电影本身的质量,还有包括导演,演员的阵容,宣传的力度方法和档期等等因素。对于为什么去看口碑差的烂片,甚至有段子手给到的理由【不去看电影大家吐槽什么你都跟不上】,好像也不无道理的样子(偷笑)。那么,你会因为什么原因去看一部电影呢?别人的评价对你的影响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