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①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人是人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②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③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④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⑥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翻译: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个人感悟:
孔子作为老师,最注重的就是弟子们的道德培育,他认为“德”要排在“识”的前面。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的底线都不能遵守,那么知识对于TA来说,也是不能发挥什么作用的,更不用说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了。
现在的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这个事实就证明了,学识再多,也不能证明这个人是一个有用的人才,反而他们的高智商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每个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孩子们的道德启蒙,把伦理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永远不会养出不懂礼、不修德的孩子。
从个人观点出发,我觉得《弟子规》的内容真的应该在孩子们学前就普及起来,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孝顺父母,尊重兄长,严谨守信,宽容友爱。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