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和周围人交流产生的负面情绪,那个叫 “内耗”的东西。
1.停止活在他人的眼里
亦舒曾说过:“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他人。”
生活中,太大方的人,总是习惯讨好他人,活得没有底线。 当一个人,活得没有原则,便不会被人尊重。
你身边会不会老有这样的人?发个消息没回就觉得不受重视...
你在讲自己观点,他总觉得你在针对他...
这种大多是内心缺乏价值感的体现,习惯了讨好,这也是不自信的源头。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下面这3种方法,请逼自己养成。
1. 学会记成功日记。每日有成就感的小事。不开心的时候看看可以帮助自己燃起自信。
2. 内心提醒自己,成年人没必要让别人来确定你的价值。
3. 让自己多做有价值的事,会更有自信。
《甄嬛传》里有一句台词说得很好:“人情世故这种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
2.停止后悔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长这么大,你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底下回答五花八门,有人后悔没在青春年少时好好谈场恋爱,也有人后悔圆了父母的梦却丢了自己的...... 上千条的回答里,我看到最多的答案是:后悔没有好好读书和努力赚钱。
然而,心理学家Leon F Seltzer指出:一个人的决策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么自由。
即便时间重来一次,如果你还是那个时刻的你,你很可能还是会作出一个同样的选择。所以,停止后悔吧!让当下过得更好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3.停止苛求完美
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从前有一位烧制瓷器的匠人,经他手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异常,大家都称赞他是瓷器大师,但他却总是闷闷不乐。
有人问:“你烧制瓷器那么厉害,为何你总是闷闷不乐?”
匠人回答:“哎,我总是不能烧出一窑完美的瓷器,每次开窑总会发现几只瑕疵品。”
那人安慰他:“可是你已经很厉害了,世间再没有比你手艺更精湛的瓷器匠人了。”
匠人回答:“你不懂我追求完美的心。”
那人说:“可是世间没有人能做到完美,你总是追求完美,却不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成就,不累吗?”
4.停止思虑过度
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
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下决心去改变自己。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决定这一生要做什么。
但光思考是最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会越想越头疼,越颓废。
希望下面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1.不要去想以后做什么工作,而是多思考:做什么事你比较兴奋,做起来觉得挺有意思?那些你热爱的事里面藏着你未来的努力方向。
2.如果现在总是迷茫和焦虑,不妨试着探索新的地方,旅行也好、读书也好、交朋友也好,这些都可以让你内心开阔,可以帮助你理清头绪。
稻盛和夫也说过:“平时一步一步地往前努力,数年之后就会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5.停止陷入消极
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轼: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从不消停,但却始终如一的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活得极其洒脱。”
心态积极的人,总能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心态不好的人,生活再优渥,也会把日子过得荒芜。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生活总会迎来转机的可能。
6.停止设限
听过一句话:中年不是我们理解的激情消退,而是思维和能力的再一次升级。
很多人一听到中年二字就想到“中年危机”,身体的变老、对衰老过程本身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等。但如果换个心态,又是另一种活法。
中年不是危机的开始,而是我们把自己套进去了。如果把中年当成我们认知和能力的再一次升级,竭尽所能地让自己回报社会,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中年以后,不是让我们躺下来,而是各尽所能地接着往前跑。
7.停止反复犹豫
反复犹豫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认知水平不够,平常保持空杯心态,多学习优秀的经验,遇到事情时才能举一反三,更快做出决策。
做选择时,多选择那个能持续给我们带来收益的,而不是图满足一时欲望的事。只要这个收益值可以不断累加,就尽管去做。比如读书、写文章、培养一门业余爱好。
8.停止自我攻击
学会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拒绝自我贬低。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自己以外的人和事。
毛姆在《面纱》上说过:赢得人心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让自己变成值得别人爱的人。
9.停止拖延
《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两分钟定律”:
要做什么最好在2分钟内去做,否则你就会不停拖延,甚至放弃。
凡事先起个头,才能摆脱拖延症,做行动的巨人。
最后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这才不枉活一生。
正如三毛说的那句话: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