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疯狂学习摄影的一年,从相机到手机,从线上到线下,花了很多银子,那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前两天加了我偶像韩松老师的微信,开心之余,就以韩松老师的课为例,介绍一下手机摄影课程主要讲了什么吧。
开始之前,先来欣赏几组老师的作品。
看上面几组图片,感觉老师是偏重极简风,侧重光影、线条的变化。但老师的作品并不是单一风格,也会拍这种很生动很有生活气息的照片。
特别喜欢下面这张获奖作品,从色彩到构图,到人物表情,到鸽子展翅的瞬间,立刻被圈粉。
从知道老师,看他的作品到报课,可能不超过1小时,因为课程也不贵。可收获却真的很大。
1. 基本工具
首先,你得熟悉你的拍摄工具—手机,知道如何对焦,如何自动曝光/手动曝光,如何连拍,如何hdr拍摄。先把基础功能摸透。
其次,你得有相应的拍摄、后期的App:如snapseed,vsco,skew,retouch,slow shutter等。
如果你外拍还需要一些外置硬件,如三脚架、充电宝、外置镜头等
2. 摄影三要素
既然是摄影,不管手机、相机,都要遵循摄影的三要素:构图、色彩、光线。
这三要素把握的好,照片就不会难看。
构图
老师并没有一上来就介绍各种构图的种类,技巧,而是教我们做减法。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还不强,应该净化视觉元素,注重简单的几何图形。
一根柱子,一道有趣的光影,皆可完成一幅画面。
色彩
色彩部分,老师介绍了三原色、冷暖色,以及不同色彩间的对比所带来的不同氛围感受,如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强烈对比。
这个没法儿用语言表达,老师直接用他拍的照片做了示范。
光线
光线主要分为自然光和场景光。根据光的位置又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等。
拍建筑一般多选用顺光,而拍人物却很少用这种光,因为人物面部会缺少层次。而逆光通常可以出很漂亮的剪影、光影效果。
老师对光的把握真的是很厉害!
3. 不同场景不同技巧
后面几节课,老师根据题材的不同分别讲解,如人物拍摄、静物拍摄、街道人文拍摄、风景拍摄、建筑拍摄等。
每个题材都有对应的拍摄技巧,拍摄角度,以及一些适合的场景,我就不过多剧透了。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重要的是老师对摄影的认识:
有一节后期课我感受特别深。老师有几张照片,我感觉真的很路人,可是经过老师的裁片和调色,变得非常的出彩。这种对画面的把控,并不是我们学几节课就能马上拥有的。手机摄影操作并不难,也没有特别多的技巧可言,就是要对生活不断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才能在作品上有所提高。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对那些名师如数家珍,可见他看了多少大师的作品,加上自己的理解、思考、练习,才有今天的作品。
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很棒的一点是我会观察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景、物、人,然后用不同的视觉来拍摄。
在南京机场,我特意去找找那些平时被我忽视的地方,拍了下面这两张有几何感的照片。
前几天,南京大雪,也阻挡不了我要出门拍雪景的欲望。
而生活中,也会经常关注光影、线条的变化。
除了韩松老师的课之外,我还上了大约三四位老师的手机摄影课,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教摄影三要素再到后期app的使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一些tips,如慢门拍夜景、流水、全景如何拍等炫技类的内容。
其实,只要挑选符合自己审美的老师,1位就够了,吃透它,然后不停的练习。
通过韩松老师的课程与作品,我渐渐有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1. 多看好图(大师的作品,你喜欢的老师的作品,好的电影等)
2. 不断模仿(所有厉害的人都从模仿开始,不要觉得模仿low)
3. 观察生活(风景并不在远处,只要善于观察,身边处处是风景。lofter上有位摄影师:张内咸,他是体育老师,专门拍上体育课的孩子,也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4. 经常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你的作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对光影的理解,之后你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现在我不再到处去找课程上了。摄影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多少技巧,而是你用你所知道的拍了多少东西。你为一张好照片付出了多少。
2018,第一篇文,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今年先拍个1万张,希望我能拍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