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观平街己是晚了,冬日的月光斜斜的射下,撒在青楼粉黛白墙黑瓦之间,如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又融进水波中照得一池湖水清浅,带着七分淡雅三分凄清。觅一间酒楼《桃花源记》坐下,窗外灯光融入街头巷角,隐约间的孤桥定格时间的轮转,述说着千年古城的味道。新年的天气依旧料峭,湿冷的空气间飘扬着淡淡的水粉,一脉幽清的溪水枕着这座灯火通明的古街沸沸地流动。小舟在船面划过木橹打破水面的平静,波纹静静地向外淌开,如同沙子在纸缝间漏过。这般美景让人遥想吴塘的繁华,让人遥想烟雨朦胧之间,一袭藕色旗袍绘着莲花荷叶,手撑一把油纸伞就这么从向晚的青石街道上,从灯火阑珊处走来。晚唐诗人杜苟鹤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官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怪不得有这么多关于姑苏城的绝美诗词,因为只有这样娟秀的景色才配的上这样的诗词。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月色哪怕是“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冷荡月无声”的扬州也要稍逊风骚。此时浓浓的苏州方言的评弾声声入耳,诉说着姑苏城的前尘往事。小船划过带出不尽的桨声,游人如织来往不息。
第二天起早,赶着窗外那湿冷的寒气去看拙政园。寒风瑟瑟刮过树梢如同老式相片中那沙质的声音,让人不禁把整个身子都缩到大衣里面去。走进冬日的拙政园,新年早晨的阳光依旧无力,带着如同浓睡未消残般的慵懒,摔碎在青石的街道上,满地都是零零醉醉的金色。一场大雪后雪积在园内的道路上有三尺深,一池湖水不断瑟瑟的抖动。湖内的八面荷风亭历经岁月的沧桑,在晦黄的天空下孤寂地横在水面上,如同一座海上的浮城。继续向园门走,便是香洲了,与其说是楼更不如说是江南水乡别致的画舫,我从外面望去,想起二百年前园内的主人在这里煮雪烹茶,用青梅烫酒,坐看窗外半江瑟瑟半江雪的湖景。绿蚁新酿酒,红泥小火炉。再绵长而萧瑟的冬日似乎都是无所谓了。
三百多年了,再繁盛的世家也被风吹雨打了去,但这座亭子依然坐落在水面上,看着稀稀壤壤的游人从她身边走过。在早春慵懒的阳光下,如同冬日黄昏下巷陌边静默吸着旱烟的老者,把所有的往事都藏在心底。从她身边走过,心头有如砂纸磨过一般。早春的拙政园是慵懒的,带着一股历史的苍凉,依稀人情无奈。连园丁人精心载培的盆景都有如久缚深闺之中的淑女,看似华丽一棵心已早已枯源。从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回乡后以大弘寺为宅基修建此园,便名扬吴天下,明代绘画大师文征明也画图参与设计,而后几经易手。在这里走过便仿佛穿过历史的回廊,时间仿佛沙漏般失去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