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话题,不但山下英子的书《断舍离》大卖,还连带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国度之最富有创造力行业:教育行业,各种称之为老师的企业家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也不管自己原来是教授领导力的还是传授人力资源的,都纷纷开设新课程,或者叫断舍离,或者叫极简主义整理术。然后也大卖。
我们姑且不管断舍离的态度以及具体的各种做法是否合适,至少说明了,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但大家都不去谈的一个普遍状态:对"多"的追求:
个人想要更多的财富,
公司想要更多的资源,
国家追求富国强军。
多就代表成功
这个追求可以说是主流价值观,但以往大家都羞答答地不敢大声表达。尽管一路都在追逐,但就是不敢大声喊出来。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以为我要灌一壶鸡汤给大家,让大家主动呐喊:我要更多的钱,我要更多的权。
恰恰相反,我想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对多的追求,如果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还总有声音出来对抗呢?
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下,基因进化的历史是与匮乏做斗争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停收藏的基因属性。而这种不停地占有资源的方式,前进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因为资源匮乏而破产。
你看那些富二代花钱如流水,但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依然毫无理由的收藏各种莫名其妙的品类,从古董到字画,从豪车到女人。
可以说,对多的追求,是人类基因的本质属性之一,表现在对外部资源无节制地追逐。大概有三种:
1、喜欢和其他人进行各种攀比,尤其是向上攀比,于是产生了对权力这种资源的强烈追逐。
2、追求办大事的心态导致一心要占有更多的资源,这种人认为天下大事,占有资源越多,能办成的大事也越多。
3、普罗大众,从匮乏的自然环境进化到今天,基因决定喜欢占有更多的资源,甚至没有任何理由。
比如最近在学习圈里经常被那些老师拿出来作鄙视对象的案例
错把收藏当作学习
其实,要我说,包括那个老师在内,我们哪个没有犯过不停收藏根本停不下来的毛病呢?毕竟都是人嘛
其实,这些都是资源匮乏年代留下来的基因烙印,人们在基因和文化层面都认同下面这个等式:
拥有更多资源 = 获得更好的结果
而事实上,真正要把事情办好,需要的是另一个公式:
更好地利用资源 = 获得更好的结果
如果你能够觉察到,向内求,用好已经属于自己的资源,包括自己,比对外扩张占有更大的资源,更容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就更容易成功。
我觉得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敢于断舍离,精简自己的存量还不够,精简可以聚焦,盘点好已经有的资源,仔细打磨,发挥到极致。
本文参考万维刚解读的如下书籍:
斯科特·索南史恩(Scott Sonenshein)的《俭省》( Stretch: Unlock the Power of Less -and Achieve More Than You Ever Imagi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