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到,老氏族族领们咄咄逼人,形似逼宫。
而秦孝公是如何选择的呢?
他选择了拖延。
曾国藩曾说过:“忍无可忍之时,再忍一半。”
作为老板,就是付出的比任何人都多,得到的比任何人都少,不要奢望员工的理解;做老大,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比情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图片
当所有人放弃的时候你要坚持,不但要坚持,还要吸引更多人来坚持。
你能够放弃掉更大的利益,说明你在谋求更大的未来。
而上大夫甘龙和长史为什么更有格局呢,甘愿放弃封地呢?
图片
是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的,领导者的格局是被委屈撑大的。
正所谓:“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而管理者的格局也是这么来的,当你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时,你就会有更大的格局。
图片
魏王与公孙痤的沟通当中,公孙痤问魏王在与秦国签订了割地停战合约之后,是否还定了庞涓操持六国分秦之事?
魏王竟然回答说:“提过一嘴,也算是吧”。
图片
公孙痤直言,魏王这样做有违邦交之道,有违天下公信,不适合做一个君王。
且公孙痤提出,自己的策略是长策,要做的是融秦,需要时间。
图片
但魏王不仅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还找借口即刻撕毁合约,并且不愿意承担责任。
而作为领导者,最怕的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
图片
公孙痤作为一个政治家,觉得信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如今中国做生意最大的成本。
虽然公孙痤有士大夫精神,但是魏王却耍流氓手段,不讲信誉。
图片
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信证。
在佛教中讲究因果:你怎么做,你未来就会怎么样。
你卑鄙,你的儿女在未来就会更卑鄙;你高尚,你可以奢望你的儿女在未来愿意讲道德。
图片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也就是说你的品德配不上所处的位置,最终会出现最大的问题。
例如,在三国中有个非常厉害的君王叫做曹操,他重才不重德,最终三国的结局是三国归晋,因为他的臣子司马懿更不讲德。
而在三家分晋之后,进入了中国最可怕的历史时期,五胡乱华、八王之乱。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汉人几乎被灭族。
图片
用95后那句话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而老氏族们仅同意给秦王10日转圜,时间非常紧迫,秦王在这段时间又会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