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正面管教》

大家好,我是读书会的姚春艳,来自南阳市青华一中。辛丑年第二次读书会分享恰逢元宵佳节,恭祝读书会的家人们牛年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阅读点亮各自的生活,期待我们生活能够花开满径,花好月圆。

很荣幸我能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做领读分享。鉴于个人的能力、视野和角度所限,我的分享可能会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兄弟姐妹们能够予以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今晚的分享是读书会群内所有家人共同参与的,感兴趣的兄弟姐妹均可参与发言。

我将先和大家一起了解作者简·尼尔森,然后分三个导读题来走进《正面管教》。

一、

本书作者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还是两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到6月初开展的“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二、

下面我将从三个导读题和大家一起走进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即“正面管教”。

1.你理解的“正面管教”跟本书的观念有哪些是一致的?

2,这本书给你教益最深的章节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温柔而坚定。

这三个问题中后两个实践意义较强,将是我今天晚上和大家分享的重点。

(一)

本书共分12个章节。前5章为一个板块,分别是让我们了解正面的方法,几个基本的概念,知道出生顺序的重要性,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当心逻辑后果。第6至第9章应该是本书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关注于解决问题,有效地运用鼓励,如何开班会,如何开家庭会议。最后三章是尾声部分: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如何综合运用前面的内容,做到前面内容的美好愿景——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本书的第一大部分给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几个重要的概念:

方法——1.不严厉也不骄纵。2.和善与坚定并行。3.帮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4.教会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具备的社会生活技能。

概念——1.自尊: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3.警惕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教孩子怎么做比让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4.了解阿德勒的几个基本概念:孩子是个社会的人,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往往是丧失信心的孩子,犯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时机,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活动方式。

一,严厉(过度控制型)

1.有规矩,但没有自由

2.没有选择,

3.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二,娇纵(没有限制)

1.有自由但没有规矩

2.无限制的选择,

3.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三,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1.有规矩也有自由

2.有限制的选择,

3.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一)

今晚我们的第一个共谈的话题是:

你理解的“正面管教”跟本书中的观念哪些是一致的,请各位家人朋友们畅所欲言。

人这一生,终归是离不了教育的,自己幼年暂且不说,单看为人父母身兼职场人士之后,多重身份于一身,要么教育要么被教育,没有例外。

单说咱们的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教养并重,尚不大难,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陪读检查作业将占据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初中高中除了占据你的时间,更会耗费极大的精力,这个漫长的阶段,教育就成长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

家庭里,你大多数以教育者自居,回到职场中,可能就要以被教育者自处了。

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这么厉害的牛人,自家子女孙辈都被她料理得妥妥的,那背后自然是有相当科学的理念支撑着。她给出了我们几个判断是不是正面管教的标准:

一、痛苦与否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或他人时经常感到痛苦,那应该说明你没有采用正确的的方法,比如没有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孩子不好好吃饭你生气,写作业磨磨蹭蹭你生气,爱打游戏你生气,对人没礼貌你生气……这些生气叠加累积到一定程度,你就变得痛苦了。你就该反思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

来看看何为正面管教?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矫枉过正,走向娇纵、溺爱。诚然,过度严厉或娇纵都不可取,但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正面管教就是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二、和善而坚定

也叫温柔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你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们的,但是这爱是有边界的有底线的。

举个例子:假设孩子和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大家情绪平复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父母师长认真践行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孩子必将在你这里真正理解你的无条件的爱。

三、赢了还是赢得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在跟孩子沟通时发生冲突,你是选择大声呵斥、以家长的威严震慑住孩子,还是平心静气、俯下身来与孩子慢慢沟通。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那是“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但是也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当然,前者短期内立竿见影,但这只是赢了孩子;后者见效慢,对于暴躁型父母或者调皮型孩子的家庭尤其无法落实,但长期绝对受益无穷,因为这是赢得了孩子。

四、自律和自尊

一个经常被爸妈被师长呵责、训斥的孩子,自尊水平会大大降低,进而会怀疑自己,那么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即自律水平也会变差,破罐子破摔嘛。俗语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罗森塔尔实验里那群被随意圈定的孩子最终真的成为佼佼者,也足以说明被看重的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自然得到了自尊,马不扬鞭自奋蹄,不需别人管教,自我约束,自律水平一路蹭蹭上升!

试想,若是我们都能透彻了解、解读这几个关键词,践行在实处,咱的孩子不是都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了吗?

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所以我们无谓的给自己多增加了诸多烦恼。

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二)

下面我们接着来讨论第2个问题,这本书给你教益最深的章节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请各位家人们根据自己的感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比如本书第3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书中的作者简尼尔森家中有七八个孩子,跟我们现在家庭独生子女或双孩家庭的状况有很大的区别,但书中依然有不少观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或者是引以为戒。

比如:大多数孩子都相信为了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己需要与其他孩子不同才能引起爸妈的注意。

比如: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在要么是家中的老大,要么是独生子,相反阅读能力低的孩子老小占的比例就大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家里边的最小的孩子,几乎把所有的聪明和才智都用在了磨练和操纵别人的技巧上了。

这点我的感触相当明显,我们家老二就是这样超级费事儿的,这个寒假包括去年疫情宅在家里那一阵子,这娃儿真的是让老公我俩一个头两个大,巴不得幼儿园赶紧开学,把他塞到学校去好落个清闲。闲来无事和其他的亲戚朋友聊才发现家里边的二宝不管是男孩和女孩,都是超级超级费事儿。我在本书中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比如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孩子的大多数不良行为正是因为以下7种重要能力和技能缺乏造成的: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7,判断能力强:利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比如书中第7章有效的运用鼓励。

读完后我是更加相信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家里还是学校里的不缺乏批评,缺的是爱和鼓励。这个章节给出我们许多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办法。比如要找准恰当的鼓励识记,鼓励要相互尊重,大人要以身作则,鼓励是让孩子改善,但你不要期望孩子能一鼓励就做到完美,鼓励的时候要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鼓励的目的是将不良行为转化到积极的方面。鼓励起效果之后还要及时作出弥补。鼓励时如果能在家庭或班级里安排好特别的时光和孩子一起享受效果会翻倍。可以尝试着抱一抱孩子,把这当做鼓励。

(三)

相信家人们经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讨论,对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下边我们接着讨论第3个问题。也是本书我们读完之后最有价值的地方——结合实践谈谈该如何才能做到“温柔而坚定”。

1.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纪律性的环境。这个纪律性的环境所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和善而坚定,也有人叫作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是有边界。始终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会接纳他,做到温柔而坚定。

对,学生如果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要温柔而坚定地让他接受对应的处罚(方法因人而异)。自家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了,也不能一上来就吼叫、斥责,要温柔对待,其实她是知道自己学习的底线的,若一味的批评指责,绝对会打击损害孩子们的自尊的,而自尊水平越低,就越没有自律性。那不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了么?

2.我们是要赢得孩子,不是要赢了孩子。父母在跟孩子做斗争的时候,你要赢,孩子就一定会输。你习惯于做一个赢家,孩子就习惯做一个输家。赢得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同理心的倾听。

想想我对女儿最缺少的就是同理心的倾听。这个周末她跟我聊上周英语考得不是特别好,老师让100分以下的孩子站起来。她勉强逃脱了站起来的厄运,可是看看站起来的孩子差不多都跟她是一个组号,立马就产生了以自己也是这个座号为耻的羞耻心。我那一刻知道孩子内心积极向善的火苗从来都不曾减弱过。可是我平日却有太多的要求、命令,甚至指责,我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俯下身去好好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怀着同情心去倾听呢?

还是自己修为不够高,读书不够多,理念太out的原因吧。也无怪乎自己那么焦虑,那么着急,那么无措,那么无力。

以后还是要少说,多听!

3.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谴责的机会。跟孩子划清界限,就是很多父母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原因是不想跟孩子共同承担结果。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来承担这个错误的结果,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你培养,你是他的监护人。所以你急于划清界限,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简·尼尔森在这一点上说的相当不客气,其实真的是榨出了不少尤其是像我这样为人父母皮袍下面的“小”来。其实每一次的谴责、每一次的吼叫、每一次的怪罪,不管对象是班级里的学生,还是家里的孩子,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无能,说明自己不成熟。学会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犯错。每一次犯错有两种好处,第一是加强父母(或老师)和孩子的关系,第二是让孩子学会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甚至是通过试错让学生也好孩子也罢从错误中获得新的知识。不止是“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温“错”而知新呢。

4.学会道歉。不仅仅是让孩子要学会,我们自身也要学会。道歉有一个三R原则,即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承认,说我刚才放了一个错误。第二个是和好,那我希望得到你的原谅,我向你道歉。第三步叫作解决,你看咱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这件事。

个人觉得我最欠缺的是第三步——解决。平时里我也仅仅仅是停留在口是心非的跟孩子的道歉:对不起,乖,妈妈做错了。这歉道得也未免太违心,太轻飘飘了。更别说沉下身子去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或弥补这件事。无外乎我当妈当得那么的焦头烂额,当老师也当的疲惫不堪。可得好好跟着简·尼尔森学学真诚的道歉这一招。

5.积极的暂停。比如在家庭里,闹僵了的时候,大家开始生气了,开始权力争夺了,开始报复了等等这种情况出现了,这时候我们喊暂停。积极暂停不是为了惩罚谁,而是为了让我们快速恢复冷静状态,让我们快速地从刚刚那个不良的状态当中、生气的状态当中恢复过来。

为人父母、师长,一定要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而不要激动的时候被自己带跑了。因为咱们是成年人,比孩子要有更多的冷静。我最大的个臭毛病就是暴脾气一点就着。我有不少次在训斥孩子的时候,越训斥越起劲,越起劲越生气,越生气就越训斥,一度会出现场面失控的情况。每每这样的情况过后,也是相当的后悔自责。我最应该尝试学习的不就是积极的暂停吗?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生也好,孩子也罢,需要的是科学理智的方法。需要的是正面的管教,而非反面的批评,知道这些方法和理论,若没有落实在平日里师生互动、亲子相处中,那理论还是空洞的说教。最需要的是知行合一,知道了,行动了,二者结合在一起。

放手

记得有一天饭后进教室稍微有点晚,没想到孩子们静静的都在看书。黑板上,我的贴心小助手——学科长,只在黑板只写了两个字“阅读”。原本我计划要给孩子们讲授的内容,因为此时此刻教室安静的读书氛围,孩子们埋头于沉浸于书香的画面而改变。

这一幕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一幕其实之前也有过两三次)书香弥漫的教室、沉浸于书海里的孩子,这不正是我的教育愿景吗?放手,反而让孩子们离自主、自如、自由学习更近了一些。

简·尼尔森说: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甚至是无能。比如不少父母担心如果自己不让孩子充满恐惧和羞辱,孩子就永远不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担心不这么做就是在纵容孩子。孩子们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

读到这里时,我真的是羞愧难当,真的后悔不已。

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还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作出贡献。

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越俎代庖?要包办?要横插一杠?生生的剥夺掉了孩子们自己学习、自己成长的机会!

归根结底还是不信任。自己的不信任,对学生、对孩子的不信任。

接下来,更要笃定地“放手”——

给孩子们找事儿做,每一项事情都找一名志愿者做监督员,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落实到底,因为分担任务会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可以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人生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不再天天盯着闺女,看到一点点不对立马就指出来,放手,让她自己去规划,哪怕暂时跌倒,让她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把犯错误当做是她学习、成长的最好时机。

学生也好,闺女也罢,他们的人生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走,为人师长,过多干涉和介入,只会适得其反。放手,才是最接近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

参与

关于是否让孩子们参与这种意识,个人觉得这是我特别欠缺的,不管是自家的孩子还是班级里的孩子。我总是不由自主的陷入了“一言堂”的状态中。

一、孩子们对他们自己投资的东西似乎更加在意

比如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万同的故事”。万同这个孩子在镇西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给自己找了两个“帮助人”,一个是自己(因为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他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外一个是同学,一位出于爱护而帮助他、随时注意他的表现并提醒他改正的同学。这种情况下,万同不再是被逼着接受老师的批评或指责或是教育,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改掉身上的毛病。这种主动参与就有了自己投资的成分,就会更加在意、更加珍视,这要比老师家长等外界力量强加到他身上的指令、要求,在执行和落实方面的效果肯定要好的多。

二、大人们知道自己的关键目标是促使孩子成长为幸福而有责任感的人。然而大人们容易陷入权力之争,太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把“赢得”孩子变成了“赢了”孩子。

父母和老师们都不愿意承认,惩罚让他们感觉到感觉良好,因为这给了他们一种在孩子行为不良时使他们觉得被剥夺了的无力感。他们更相信让孩子举止得当是他们的职责,但他们忘记了强迫并不是一种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他们忘记了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孩子们做得更好。

多少年了,一代又一代的爸妈心目中都有这么一句话,“娃儿们贱,巴掌劝”,也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大人们总是在拿权威来压制孩子,让孩子们变得“听话”,让孩子们更“乖一点”,因为大人们一直在为自己的“让娃儿们做得更好”的出发点而沾沾自喜,而我感觉良好,甚至陶醉于自己在教养孩子上的不遗余力,却压根不知道,如果方向出了错,一切都是徒劳啊。

三、怎样让孩子参与效果会更好?

1.开一次家庭会议。

2.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后果。

3.建立日常惯例。

4.提供有限的选择。

5.请求孩子的帮助。

6.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

7.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8.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执行决定。

9.拥抱、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不是强加后果。


间·尼尔森女士给出了这么多的工具、方法或者是概念,真的是用心良苦!我们平日里就是在自说自话的一股脑的把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情绪向孩子们扔过去,甚至是砸过去,却并不关心或者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接受程度,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悲夫!


有邀请孩子参与的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亲子关系,说到底是需要双方互动的,必须要知己知彼,必须要“看见”对方,要尊重对方,否则再好的初衷再美的愿景,终不过是一场镜中花,水中月,虚无缥缈,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造成双方相爱相杀。


冷静

“冷静期”的价值

学会冷静是解决问题中一个内在的价值,学会了,就是学会了一种有无限可能的人生技能。

只要大人能学会不责备孩子,并且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双方就不但是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是在相互尊重并且学会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

“冷静”二字最难得,难得难得,就是说难以得到、难以做到的意思,对于我而言,这正是最欠缺的能力。

犹记得昨天中午,原本计划带着二宝一起去泡个热水澡,享受一下难得的母子亲情时光的。正好孩爸和孩姐有事不能同行,结果因为我的不够冷静,不止是把孩子又狠狠地训斥一顿,还把他扔回家里独自前行。原因很常见——孩子不听话呗。楼下来了一辆下水道清污车,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新奇,没见过。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让他既闻不到窨井盖打开后那股奇臭无比的味道,也不晓得害怕为何物,竟然几次想把头探到打开的下水道旁边,要一探究竟。工作人员都已经提醒了他几次,甚至还指责我这个当妈的未尽看护职责。于是忙着去地下室取东西的我,在别人的指责下恼羞成怒,拎着他的耳朵训斥着他上楼,把他关到屋中,自己一个人扬长而去……一路上我忍不住在想:为何不能再冷静一些,只因为别人指责我没有看护好自己的小孩,我就把难堪的怒火转嫁到孩子身上,责备孩子。这不就是在掩盖我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无能吗?我失去了一次让儿子学习的机会:认识什么是窨井,认识污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认识下水道堵塞的来龙去脉的机会。越想越觉得心里一揪一揪的疼,更何况等我外出回来后,儿子迎上来就问我:妈,你为何不让我跟你一起去洗澡呢?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呢(孩子根本不理解妈妈发那么大的火是为何)?只留下一个无话可答的难堪的我。

我错失了和儿子的一次难得的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的机会,我没有看见儿子,没有做到尊重儿子,仅仅是把他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几岁的孩子,终究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标签,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当我们的情绪烦躁,并且受“原始脑”的支配,此时要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状态是很困难的。

就像我,只要脑子一热,血往脑门上一冲,什么冷静啊,什么好的育儿策略啊,通通被抛诸脑后,果然还是理智战胜不了感情呀。

当我们被“原始脑”支配时,脑子中的唯一选择就是“战”或者是“逃”,等我们冷静下来并且能够重新接通“理性大脑”时,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个时候积极的暂停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打”或者“逃”是人类进化之初,先民们在跟野兽的博弈中学会的一种求生本能,这两种反应已经在我们的基因中根深蒂固了下来,其实除了“打”或者“逃”之外,还有第三选择——合作,这是我在听读史蒂芬·柯维的书《第三选择》中学到的(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是另外一本我特别欣赏的书)。正好和简·尼尔森的冷静期解决问题方案不谋而合。史蒂芬·科维在书中写道:双方为什么一定要非打即逃呢?为何不可以平心静气的握手言和呢?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转化,是一种寻求协同的思维模式,双方只有坐下来冷静的谈和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来。史蒂芬·柯维在书中也支了四招,如何做到第3选择——

1.我看到自己。(我生气了,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2.我看到你。(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3.我找到你。(能够反应出对方的情感,进而使双方都冷静或者安静下来)

4.我和你协同。(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一起解决问题)

所以人永远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总处在“我不得不这么做”的沼泽中怨天尤人。

厉害的人在解决相似的问题中,总有相似的招数,不论是简·尼尔森还是史蒂芬·柯维都建议我们要学着冷静,然后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要只想着打(压制对方)或者逃(逃避责任),不要总想着控制对方,赢了对方。换一种思维,指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冷静/合作对于解决问题很有必要。

耐心

耐心来自于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对自己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要先赢得孩子的心,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矛盾的办法,效果自然会神奇。

克制住自己的脾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和脾气像大海的潮汐一样跌宕起伏,时高时低,这是与孩子和睦相处的首要前提。

很多时候,为人父母的在养育孩子时,常常灰心丧气: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别再打架,让孩子们把玩具收起来,让孩子们去做他们自己答应要做的事,让孩子们晚上能够按时睡觉。在与孩子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中,都是鸡毛蒜皮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对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不断的威胁吼叫,甚至动手………久而久之,自己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孩子们也讨厌。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些招通通不管用!慢慢的才明白,原来真正的笨蛋不是孩子们,而是自己。

当然了,以上我所说的是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生活,实际写照也有部分家庭。亲和睦父母超级有函养子女,彬彬有礼,双方时间那瓶等宽容地认为这样的家庭,其实我们去做客也能觉得也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愉悦感。

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有很多概念组成的拼图。拼图中有几个重要的板块,分别是:

理解孩子的4种错误行为目的,

和善与坚定并行,

相互尊重,

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社会责任感

家庭会议和班会,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给予鼓励。

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或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和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三、

各位老师,各位家人们,关于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今晚只借用了简尼尔森女士书中的一些观点,再加上我个人的一些体悟,跟大家聊了上面这些。时有关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还犹如一个宝藏,目前我们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我衷心希望能和各位一起继续发掘,继续学习,继续落实。也期待大家对正面话题,正面管教,这个话题有着更加纵深的讨论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当然我更希望通过读书会这个平台和家人们一起互相沟通交流,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工作更轻松自如。生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晚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感谢今晚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再次恭祝家人们元宵节快乐,团圆美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