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与孔明箭
——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猛将如云,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等等之说,而这些将军手中的兵器也大多神奇亮眼,有大名鼎鼎的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杖八蛇矛、亮银枪、钩镰枪、倚天剑和青釭剑等等。
当我读了多少遍《三国演义》后,我似乎看到了还有一件兵器应该凌驾于其它兵器之上,是最厉害的。我称其为“孔明箭”,因为是诸葛亮使用的,是诸葛亮用自己的大脑发射出去的。
纵观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他初出茅庐时,刘、关、张还是兵不过三千,地仅有新野的小小“游击队”。要北抗曹操百万大军,东抵孙吴三世富邦,如何也难以施展兵对兵,将对将的战法。只能是以少胜多,以无胜有,以弱胜强。这样的境遇,逼出了他以“空城计”为主要战法的战术思维。
细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何止是唱了一出空城计。
一、第三十九回,博望坡是他出山后的首战。利用夏侯惇的骄兵心态,将新野伪装一座空城,引诱十万魏军冒进,于狭窄处,芦丛中,设伏火攻,立第一功。
二、第四十回,迎战曹操五十万大军。先是令糜芳、刘封分打青、红旗号,设为疑兵,延缓许禇的进军。又弃新野,设空城,用火烧。当曹仁等逃至白河时,再以水淹。这是一个以空城计为中心环节的连环计。
可怜的曹仁,凡大军都有安营扎寨的本领,何必驻扎在硫磺焰硝引火之物已安排停当的新野?
三、第四十二回,张飞横矛长板坡。曹兵疑是诸葛之计,不但不敢近前,反被大喝一声,吓死夏侯杰,惊退曹操。其实,张飞身后又是“空城”。
四、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以二十船草人,取箭十万。好一出“空手道”。
五、第四十九回,捉放曹操。教关云长于华容小路高处放烟火,以实报实。结果,熟谙“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兵法之道的曹操也晕了聪明的脑袋。真是教尔西行,你必不得东去。
六、第六十四回,捉杀张任。先是亲引一队不整不齐之军,卖一无抵挡之力的破绽,诱张任杀过金雁桥。又令赵云断桥后,在岸北勒马张势,摆一道铜墙铁壁的阵式。迫张任绕河而行,进入埋伏中。
七、第七十回,张飞醉酒。张郃分兵坚守三寨,龟缩不战。张飞无奈,只好整日满营饮酒。诸葛亮更让魏延送去佳酿,助张飞大张旗鼓狂酗。直喝到张郃认为酒已将飞营淘空了,乘夜却营。中了埋伏,丢了三寨。
这一次,张飞和军师配合得很默契,演了一出酒城计。是空城计的又一个翻版。
八、第七十一回,子龙一身是胆。赵云在汉水北山解救黄忠后,面对曹操的追兵,匹马单枪,立于寨外,寨内旗枪尽皆倒偃,金鼓不鸣,曹操翻身就回,正好让赵云杀了个回马枪。
九、第八十七回,一擒孟获。诸葛亮摆了个旌旗杂乱,队伍交错的阵式,诱孟获就擒。
十、第八十八回,三擒孟获。留一座灯烛荧煌的空寨,诱擒孟获。
十一、第八十九回,四擒孟获。设灯火之寨,似退不退,却令大军绕入蛮境,端老窝,断后路。
十二、第九十三回,退曹真。一支佯装劫寨的兵马,一座虚立寨栅,居中堆起柴草的空城,教曹兵自相掩杀。
十三、第九十四回,伏杀曹遵、朱赞。佯做拔寨收拾,露撤退相,引魏兵追赶。又教蜀兵乱走,诱魏兵急袭。魏延、赵云刀枪骤出,斩曹遵、朱赞落马。
十四、第九十五回,西城斗仲达。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一童子,手捧宝剑,右一童子,手持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司马懿看毕大疑,便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路而退。
十五、第九十八回,退兵汉中。插数十面旌旗,只留金鼓手在寨中打更,一夜将兵尽退。两日后,曹真方懊悔无及。
诸葛是守也空城,攻也空城,退亦空城。
十六、第一00回,还是退兵。后主疑诸葛亮有称帝之心,下召宣回。诸葛用了减兵增灶的计谋,又给了司马一个空城计。
十七、第一0一回,还是还是退兵。蜀军换岗之际,又设一城上插旌旗,城中烟四起的空城。司马懿这时已有所经验,知“此乃空城也”。但又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勉强追之,又败。
十八、第一0 二回,斩秦朗。诸葛亮识破郑文的诈降,将计就计,诱司马懿派秦朗前来却寨。设一空寨,四下埋伏,围歼秦朗一万人马。
十九、第一0四回,五丈原。诸葛亮在奄然归天之前,设下的最后一计仍然空城计,也是他最后一个空城计。令人将他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当司马大军追至时,推出军前。纶巾羽扇,鹤氅皀绦,孔明尚在,司马大惊,魏兵狂逃,死者无数。这就是“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生也空城,死也空城。诸葛亮真是将空城计用到极高的境界。
如此多的空城计就不仅仅是善用了,而实实在在是敢用。一次又一次地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获胜,并不怕被对手识破。这实在是因为诸葛亮除了具有高超的谋略外,其手中还握有保底之牌——孔明箭。
孔明箭,就是诸葛亮用脑电波发射出的意念,直射对手的脑中,令对手按自己的想法行动。意念之箭,无影无形,甚至无法想象。诸葛亮能够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孔明箭功不可没。
诸葛亮真的有孔明箭吗?
让我们再来解剖一番诸葛亮对司马懿的“瑶琴三尺胜雄师”。
当时,先是蜀国用离间计骗得魏主曹睿将大将军司马懿削职归乡,诸葛亮得知自己的主要对手已去种田了,认为灭魏的时机已到,所以上了《出师表》,亲率大军伐魏,要夺长安,灭魏国。
可后来,魏国一看战况不妙,又将司马懿请回来了。司马懿回来一出手,就把蜀国的战略要地街亭给拿下了。
丢了街亭,伐魏进行不下去了。诸葛亮只好安排撤军,全军要撤回汉中。
大军开始撤退,当然不能丢下粮草。西城,是蜀军的粮草囤积地,派了五千兵马去搬运。蹊跷的是,这个小行动一般来讲,派个小将军带领即可。然而,却是诸葛亮亲自带队。
粮草搬运了一半,司马懿率军赶到了,带着十五万大军赶到了。
这时的西城,仅有两千五百蜀军。面对魏军,就是一座空城。立即撤退,怕魏军尾随掩杀。没办法,诸葛亮只好立城楼,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唱空城计。
司马懿来到城楼前。他已经知道蜀军丢了街亭,攻势已破,唯有撤军回家了。他也知道这西城就是蜀军的一个给养基地,没有重兵。他还懂得这个小城池是摆不下千军万马的,就算城里有埋伏,大不了藏个一两万兵马,与十五万大军比,不值一提。而且,他率兵前来就是乘胜追击,追着蜀军打的,不是前来送行的。
司马懿是什么人?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头号对手,在胆识和谋略上与其不相上下。他毫无一丝理由去相信诸葛亮的琴声中有阻挡他十五万铁骑的埋伏。可是,他竟然相信了,相信了城里有对他不利的埋伏。相信了也算谨慎,可以就地驻扎,对峙一下,让诸葛亮露出破绽来。这也不考虑了,直接退兵走人。像个幼稚小童,被大人一吓唬,屁颠而逃。
不要怪罪司马懿。当诸葛亮在城楼上将孔明箭射入他的大脑时,他脑中只有两个字“退兵”!
其实,诸葛亮安排退兵时就料到了司马懿要率军来西城。所以,他带着五千兵马来了。兵马是来搬运粮草的,他是来阻挡司马懿的。换其它人来,哪怕是老将军赵云,也无法挡住司马懿,除非让赵云领兵十万前来。而诸葛亮一人前来足矣。因为他有箭,能够制约司马懿的孔明箭。也只有他来才能挡住司马懿,为大军撤退赢得时间。
诸葛亮发射孔明箭,其实是一种功夫。
这种神奇的功夫源于何年何地,尚未考察清楚。只知道,有记载的,是开始于鬼谷子老先生。
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一篇,讲的就是这种功夫,讲养气,讲凝神,讲发意。但这一篇一定不是此功夫的全部典籍,应该仅仅是一小部分。还应该有这种功夫——简称“意功”吧——的练功方法和套路秘籍。
因为这个功夫太过厉害,练成以后胜过拳脚,胜过刀枪,擒敌于无形,攻敌于无声。鬼谷子的几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为何功勋卓著声名显赫?都是会这个意功的。鬼谷子的徒子徒孙据传说有李斯、毛遂、徐福、甘茂、乐毅、范雎、李悝、商鞅、公孙衍、甘茂、范雎、吕不韦、李斯、田单、范蠡、司马错、赵奢、白起、乐毅、李牧、王翦、王龁等,都是名将名相名人,也都练过这个意功。诸葛亮也是鬼谷子的几代徒孙。
这么厉害的功夫,是掌握天下至高权力的皇帝们望而生畏的,他们没有抗衡意功的能力和办法。所以,统治者们便对鬼谷子的学说进行讥抵和抹杀,说其是妄言乱世之说。在统治阶级的打压下,鬼谷子的学术学说流传下来的甚少。意功这一脉,仅有《本经阴符七术》遗留于世。《本经阴符七术》应该是意功的基础学说,又兼有养生健体的理念,所以才没有被根绝。
鬼谷子的门派也在统治者的围剿下沦落殆尽,极少数人转入地下秘密坚持修习和传承。只是一直坚持将意功信息奉为至高机密,丝毫不露与外人。
诸葛亮敢唱空城计,是因为他会意功,有意功才发得出“孔明箭”。据说司马懿也会意功,只是没有诸葛亮的功夫好,他的意盾当不住孔明箭。
戏说,戏说,与感兴趣的读者同乐。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