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本联就传为有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蜀国国君孟昶所撰。当时还是桃符联。秦代前后产生门上挂桃符的习俗,那时符上写或者画神荼、郁垒,用来祛邪祈福。随着南北朝骈文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内容更新,产生了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宋朝、元朝时期,宫殿庙宇等建筑和场所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楹联,其他为诸如庆吊、遣怀等题撰的对联也开始出现,明清时已有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集句之分,再加上应酬题赠、行业广告等类,真是蔚为大观。时至今日,为场所为事件为年节题撰对联,已是我们稳固的文化风俗。
不过,本联为最早春联一说现在看不准确了。最近研究发现,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有十二副对联,序位第一副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撰者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孟昶题联尚早240年。
“纳余庆”就是接受前人遗泽,“三阳布”是说正月吉泰,阴消阳长。无论是新年余庆还是三阳始布,本意都是新年岁首,春意常在,福泽绵绵。迎祥纳福是我们题写春联的永久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