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觉察?又如何做到真正的觉察?
纯然的觉察和基于思考的内省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来检视一下我们所指的内省是什么意思。我们所指的“内省”,就是向内看自己,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要检视自己?为了提升,为了转变,为了改善。你内省是为了成为什么人,否则你是不会沉溺于内省的。
如果没有改善、转变、成为什么的欲望,你是不会去审视你自己的。显然那就是内省的原因所在。
我生气了,为了摆脱愤怒或者缓和、转变愤怒,我就内省,审视我自己。内省的时候,即意欲改善或转变自我的反应的时候,一定带着一个最终的目的。如果那个目的没有达到,你就会低落、沮丧,失去宁静。
不知道你内省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为了改变自己而向内看时,总是涌动着一股沮丧的暗流。总是会有一股你不得不与之对抗的情绪之波,为了克服那股情绪,你不得不再次审视你自己,再次陷入某一个循环,增加某个步骤,再次覆盖某种“方法”。
内省不是一个释放的过程,因为它是把现实的状态转变成某个非现实的样子的过程。显然,当我们内省时,当我们沉溺于那个特别的行为时,实际上发生的状况就是思想的分辨和搏斗。
在那个行为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个“我”为了改变而检查某个东西,因此始终存在着二元对立,因而也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过程。永远不会有释放,而且,因为感受到挫折,情绪就不免低落。
觉察则完全不同。觉察是不作谴责地观察。
觉察带来领悟,因为觉察当中没有谴责或认同,而只有默默地观察。如果我想了解什么,我就必须观察,必须不批评,不谴责,不从中追求快乐或避开不快乐。
必须只有对事实的默默观察,只是看着当下的一切发生着,看着自己正体验着,正开怀大笑,正悲痛欲绝,正辗转反侧,正平安喜乐…,这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没有目的,只有应事而观。
如果存在谴责、认同或辩护,那种观察及其带来的领悟与宁静就会戛然而止。
内省是自我提升,因此内省是自我中心的。觉察并非自我提升。相反,它是自我的终结,“我”的终结,也终结了它全部特有的个性、记忆、需要和追求,在无我中,体会最充实的宁静。
在内省当中存在认同和谴责。在觉察当中不存在谴责或认同;因此也不存在自我提升。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永远无法觉察,因为提升意味着谴责和达成目标。然而,在觉察当中,你观察但不作谴责,不否定也不接纳,是的,也不接纳,因为一切正如其所是的发生着,何须你的接纳?
那种觉察始于外在的事物,去觉察,去与事物接触,与自然接触。首先是对事物浑然一体的觉察,敏于感受物体、自然和他人,这意味着关系。
然后就是对观念的觉察。这种觉察,这种对事物、自然、他人以及观点的敏感,并非由分裂的过程组成,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它是对万事万物不断地观察,观察内心出现的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感受、每一个行为。因为觉察不带谴责,因此也没有积累,就像太阳此刻照耀你。
只有当你持有一个标准时,你才会谴责,这意味着观念的积累,因而也意味着自我的提升。觉察是去了解自我的行动、“我”的行动,在与他人、与观点、与事物的关系中了解。
那种觉察是一刻接一刻的,因而它无法练习。当你练习某件事情,就会成为习惯,而觉察并非习惯。一颗习以为常的心是不敏感的,一颗在某个特定的行为轨道中运作的心是迟钝的、僵化的,然而觉察需要持久的弹性和警觉。
这并不难。当你对事物有兴趣时,当你兴致盎然地观察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植物,观察树木和鸟儿,观察山与流水,观察落日,观察晚霞,观察云卷云舒,你就是那样的。你观察却不谴责、不认同,你也并未要求花鸟云水按你想要的样子变动,你只是单纯的看着,欣赏着这发生的一切。
因此在那观察中有着彻底的融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彻底合而为一了。这实际上就是你对事物深感兴趣时出现的状态。
因此,觉察和自我扩张式提升的内省有着天壤之别。内省是思考的活动,常常充满对立。然而觉察是一个从自我的活动中释放的过程,它是觉察你的日常活动,觉察你的思想、你的行为,觉察他人,观察他。
只有当你爱着某个人,当你对事物怀着深深的兴趣时,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想要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整个存在,了解自我的全部内容,不只是某一两个层面时,显然就绝不能谴责。
我必须对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压抑开放;
随着觉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所有隐秘的思想、动机、痛苦和追求中解脱的自由就越来越深。觉察即自由,它带来自由,它产生自由,它本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