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粉红女郎》要重拍了。
记得当年这部剧火速霸屏,一夜之间让很多人喜欢上了来自宝岛台湾的“结婚狂”刘若英。
当然也包括我。
正如张嘉佳所说:“喜欢刘若英,不是她某个阶段,而是整场花开的过程。”
我会唱她所有的歌,反复多次看了她的影视作品,读了她写的8本书,她是那个常把“孤独里的小确幸”唱在歌里、演在戏中、诉诸笔端的女生,精准洗练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孤独又慎独,幸运又幸福,自由又自我。
单身时她以为会一辈子孤单,不单身时她以为自己不再唱歌、演戏、写作。她没想到,原来还可以同时保有家庭、孩子、自己,原来快乐和单身不单身无关,而是经年渗入血脉的风致品格。
为人处世的得体
有一次访谈,主持人采访阿信,提到了好朋友刘若英。
阿信说:“在刘若英的灵魂和为人处世里,有一个很强烈很巨大的部分,你会非常认可,而且崇拜那个部分。”
主持人问:“那个部分是指什么?”
阿信说:“得体。”
从她的成长经历来看,这一路内心悦定、好人缘根源,是为人处世的得体。
在娱乐圈家世显赫的明星不多,刘若英算是其中一个。
她的祖父是军职,而做为将军夫人的祖母,一生都在努力践行“得体”。
祖母只要出了卧房门,永远一身齐整的旗袍丝袜。
如果家里请客吃饭,客人一上桌,会先上热毛巾净手,免得大家来回往返洗手间。吃到第四道菜上个冷毛巾,喝完汤再上个热毛巾去油。最后一杯热茶再来一条冷毛巾,让人清爽,准备吃水果与甜品。光从这冷热毛巾的讲究,可想而知其她待客的细节。
祖母还坚持自己下厨做几样招牌菜,这是对客人的敬意。她的本事是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算好时间,出了厨房还能梳洗一番再上桌,菜没凉,头发也没散。无一处不得体。
祖母常说:“朋友来家里吃饭是对我们的认同与尊重,我们应报以全心。”
刘若英从小耳濡目染,得体早已深深嵌入言谈举止。
刘若英团队工作人员讲过一件事情,有一次庆功宴,她彻底喝大了,醒来完全不知道自己干过什么,她问工作人员:“我是不是干了很多丑事?”
工作人员说:“我送你回酒店,刚出餐厅大门,你就说,停。然后四处张望,确认没有狗仔跟拍,你这才下楼梯上了车。车开到一半,你想吐,但怕弄脏车,赶紧叫司机停车。你使劲憋住,跑到很远的地方才吐了出来。回到酒店,你已经站立不稳了。还要跟门童道谢,跟服务人员道谢。电梯来了,你进去后又出来了。别人问你:不上去了吗?你说:‘我一身酒气,怕熏着你,我们等下一趟,妹子先上去吧。’”
即便在醉酒失去意识之时,她依然保持得体。
朱光潜说:“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
她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的快乐,受益于得体的家风。
坚持自己认定的事情
刘若英9岁开始学琴。
很长一段时间,学琴和音乐是她的全部生活。高中毕业后,赴美修读声乐和钢琴演奏,在美国她感觉孤独和无助,打电话给祖父,说想放弃美国的学业回台湾,以前有求必应的祖父,却第一次说:“如果你大学没有毕业,你死都要死在美国!”
这通电话深深刺痛了刘若英的神经。她暗下决心,在完成学业之前,绝不回去。她出去打工赚钱,晚上去餐厅洗碗,假日到中国城卖床垫,甚至累到呕吐,却再也没有服输过。
一个人空虚寂寞的时候很容易愤世嫉俗,但刘若英把力量转向自己,把它当成对自己的磨炼。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学习都没有独自面对困境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因为它能使人深入地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个人得到提升、锻炼,从而为未来铺就一条顺遂之路。
她咬牙挺了过来,在美国取得了古典音乐学士学位。
她一生都感激祖父当年的反对和教育。有了美国的经历,才有了给陈升当助理,整整洗了三年的马桶而暗自努力的底气。
她的这份执着,打动着身边的人。
1995年机会降临,她一举成名。
她很清楚她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坚持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就会获得一种内在平静的快乐,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所谓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
与其忧虑未来,不如专注眼前的生活
刘若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是那种即使坐错了车买错了车票,依然可以快乐地欣赏沿途风景的人。
从她的文章中,可以随时感受得到她怡然自得的智慧。当她寂寞或必须忍受某些嘲讽时,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周遭环境怎么样,她都找到一种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就是“专注”。
当助理时,她的薪水只有一万台币,身在购物天堂的香港,也处于一种什么都想买,什么都买不起的状态。但是她却觉得很好,因为买不起,就省去了很多欲望膨胀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
好朋友林亦华说,他最欣赏刘若英的就是她常一头掉进眼前的工作,忘我快乐到这世界其它的事情都烦扰不到她。
在拍戏的时候,她常常分不清自己心里的声音到底是谁的,就连最简单的泡澡,她还在想角色里的那个人这时候在想些什么。
专注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乐趣。
通过专注,角色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谈吐和一切的潜力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所以她的表演总能直抵人心。可以说真实和细腻的把握上,她无愧“影后”这个赞誉。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刘若英在《我的不完美》中写道:“对我而言,表现自己真实的不完美的一面,我并没有去想很多,或者做什么铺垫,我只想越来越做我自己。”
许多人说她的长相不够美,身材不够辣,索性她就调侃,说自己拥有“长倒的瓜子脸”“留学时在餐厅端盘子练就的壮硕双臂”。
刘若英和编剧何昕明一起创作的《易副官》获奖,刘若英领奖时不忘自嘲年龄:“我热爱演戏,希望各位编剧多多书写以中年妇女为主题的本子,我们还能演!”
一堆摄影师为了把她拍得漂亮,找各个角度,围着她团团转!她感觉很难为情,说到:“真是不好意思,为了我的双下巴,壮汉也要学绣花。”大家在她的幽默中氛围中,手脚不停地愉快工作。
她不惧自嘲,甚至经常抖出自己的弱点来寻大家开心,她的不介意,当然不是没把事情放在心上,而是早已提升了对自己的要求,明白身体表面的缺点终会如死皮般褪去,新的皮肤才会再生。
她写文章“嘲笑”助理小梅,可是我却读着读着笑出了眼泪,不知不觉地喜欢这位进城的乡村姑娘。
她的“嘲笑”体现她对形色人物的包容和欣赏。如果她不是这样的人绝不会有如此细微的触觉和幽默后的快乐。
快乐的真谛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言下之意,就是他认为孤独也可以带来精彩与伟大。
刘若英懂得这个道理。她勇敢地爱过,也认真地被爱过,她庆幸没有在平庸中度过她的人生,她所经历的孤独,让她懂得了快乐的真相。
从最初的孤单心痛到撞墙期后,到自然而然地掌握独处技巧并享受它的美好,这是一种胜利更是一种成长。
孤独是礼物,早己经成为她生命自我完善的一部分。她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孤独中的空虚、寂寞、没有安全感、没自信……离开任何人她都可以过得很好,拥有了任何人夺不走的快乐。
她懂得,如果在单身期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内在问题,把快乐的主权交给另一半,那么即使不单身了,待爱情的糖衣蜕去,所有内在的苦涩也会一一显现,让自己无所遁形,会更加不快乐。
她努力经营自己的孤独,与世界安然相处。
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挂急诊、一个人看唱KTV、一个人……从来没有觉得“不快乐”过。
后来,40岁的时候,她结婚了;44岁的时候,她有了孩子;46岁的她发微博感慨:“单身不单身我都经历过,虽然方式感觉不一样,但都可以很快乐。”
我懂得她的那份快乐,对于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来讲,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和另一半无关。
“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这是她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的智慧坦露。
她的婚后生活是这样的:夫妻俩一起出门,然后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两人再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去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
朋友们都说:“你俩太有距离感了。”
可刘若英说:“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维持Ta的本貌,保持Ta的自由。两个人允许彼此做自己,是这段感情成熟标志也是快乐的根本。
这就是刘若英,在得体、坚持、专注、幽默中穿越孤独;在快乐照进孤独中,相遇、成熟、完整、幸福。
我是李晓木,希望我的文字按摩你的心❤,喜欢你就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