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凤岭读书沙龙为树华新书举办一期座谈,邀我捧场。我说,我是圈外之人,只谈圈外事,不去。树华说,你小子曾撰《冬夜荐书:荒唐集》点评,入木三分,你不去,谁去?我历来耳根子软,树华一磨,便同意前去。这一去,也就有了本文。是为序。
顺德人好美食,顺德文人却好谈文化传承。会上,有一叫心怡的女孩,问嘉宾树华和另一友人王维,作为新顺德人,如何看待顺德文化传承。我心一动,思绪飘起来。在这工作十余年,耳濡目染顺德人多年谈文化传承,心有所触,笔有所言。一言蔽之,山也迢迢,水也迢迢,但其精神可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以为,顺德文化之传承,有三点局限性。
<1>青萍起于微末
顺德文化源于岭南文化,上溯先秦,历史悠久,但依旧是汉文化分属的地域亚文化。亚文化传承历来艰辛,顺德文化要想对外扩散影响,因其亚文化属性,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亚文学之美,就在于迎难而上。于是我们有了仓央嘉措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沈从文之《边城》、路遥之《平凡的世界》。顺德文化传播,虽无上述名家之流作品,却依旧在上下而求索。
<2>应制文学,破而后立
岭南文化长期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偏于一隅,造就了文化上的保守性,顺德文化更是其中典型。这种文化保守性,体现在顺德文化圈上,就是搞文化的永远是那么一些人,看不到什么新鲜血液,一股子陈旧腐臭味,为八股文类应制文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历史也会将这类应制文学像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不过还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异乡人扎根落户顺德,他们带来的文化观念偕同网络不断冲撞着顺德旧式的文化观念,开始淬炼出一丝全新的顺德文化萌芽。
<3>传承,先要舍弃
参加座谈人,大部为非土生土长顺德人,他们本质上是异乡人。顺德再好,终究是心中的异乡,文章写的是顺德,但心所属老家,无法从骨子里描述出顺德文化的筋骨。小部为顺德土生耄耋老者,年轻人未见几个。看一个国家的未来,就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人;看一个亚文化未来,也是看这个文化熏陶下的年轻人有多热爱它。管中窥豹,略见一斑。靠当前一代顺德人主动以顺德传承文化为己任,难!
其实,我一直认为,顺德当前年轻一代之所以抗拒以传承为己任,在于文化传这个使命感雅的每一个顺德人,喘不过气来。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一群人的自发取向。君不见历朝历代,未有一人引领一个时代,韩愈也仅是文起八代之衰。
顺德文化传承该如何破其局限性?
我认为也有三点,一是把准时代脉络,唐时写诗,宋时填词,元朝听着小曲,明清写点小说;当今主流文学网络文学,顺势而为,把有关顺德的人与事,物与情怀抒写出来,那就是顺德文化的最佳传承。二是抛弃文化传承这一所谓的文人使命感,跳出局限性,不执著于一物去写,才是更好地传承。三是,落于实际,着眼新生代,政府继续引导顺德文化氛围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