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个有趣的名字,越婢汤,是个有故事的汤方。相传越王勾践有一日突然头昏目眩,浑身无力,全身浮肿,下腹胀满,小便不利。众太医会诊,切脉服药,但一连十几天,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有加重之势,太医束手无策。越王大怒,斥责太医无能,下旨要斩。这时,侍候越王的一个婢女自告奋勇,愿治越王一试,并说如果治好了越王的病,不求奖赏,只要越王赦免众太医就行。越王服下婢女的一碗汤药之后,不多时全身轻快,浮肿渐退,病已去了一大半,3剂后病竟痊愈了。于是,这个越王婢女所用之方剂,取名为“越婢汤”,并载入医书。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这五味药组成。
《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所谓二一是从两个汤方的配伍来说的:桂枝(去皮) 、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两方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从计量单位看,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对于十八铢,各有各的说法,我是完全迷糊了,这个问题待以后问师兄查证吧。
紫极先生曰: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者发热多,寒少者恶寒少,此为表邪太阳玄府闭阖不甚,而体内相火已起。若脉微则津液亏,烦躁则正气不足,此为无阳之兆。生化热皆至于表则发热,烦躁则里无阳,脉微则精不足,此伤寒无阳之证,虽有发热无汗,不当用麻黄汤,用之则亡阳。当以桂枝汤补越婢汤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方一定是太阳病无阳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无阳实际上就是身体元气是不足的,所以相火起来了,脉证微弱,津液受损,情绪烦躁。
如果伤寒有了八九日,汗已离体但到了玄府出不去,全身必然有痒的感觉,这时候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但并未解表,忽冷忽热像疟疾一样,这时候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果是伤寒无阳,那就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了。越婢汤的功能,总结起来是既然无力发汗,那就通过小便排除郁热伤风。这三种不用的情况所用的药方,是适用于人身元气的实际的。
这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紫极先生用了这句话:所有用药皆当如此,纵有仙方,不识主体,必有杀人之罪。是啊,吃错药远比不吃药的危害还要来得大得多。所以,前段时间就有人吃错药乱治感冒的情况。病急乱投医,讳疾忌医皆不可取。话说我好像汤药喝得有点魔怔了,看着药韵,居然想起了茶韵。何时可以泡杯功夫茶喝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