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岁学数学呢?有人说,数学要早早教,一岁以后就开始认数字,这样三岁就能算简单的加减法,一年级就很轻松了!有人说,要是教得太早,孩子学不会,就再也不会产生兴趣了!
这两种说法,那种正确呢?
都正确!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有多少个玩具”,到“把不同大小的书摞起来”,再到“早晨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无不和数学有关——第一个涉及计算,第二个涉及空间概念,第三个涉及逻辑关系。而这些都是宝宝在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如果从宝贝出生开始有意识地让塔注意这些,就不会“揠苗助长”。然而,如果家长教得太难,或方法太生硬,宝宝学不会,也的确会扼杀宝宝的兴趣——许多人的“数学恐惧症”都是在童年形成的。
看来,关键问题不在于“什么时候教”,而在于“怎么教”、“教什么”。
数学启蒙误区1:学数学 = 学做计算题
曾经有家长(女宝4岁)很纳闷——为什么我问她:“3个苹果和2个苹果放在一起,是几个苹果?”她能马上回答:“是5个苹果!”但我又问她:“3+2等于几?”她就不知道了?
歪歪兔育儿老师解释说,这种情况对于4岁的宝宝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宝宝5岁才能逐步地建立抽象思维。在这之前,宝宝只能依赖形象进行思考,无法把抽象的算式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宝宝对算式产生兴趣以前,最好用他熟悉的物品来和他做数学游戏。此外,还可以让宝宝练习买东西,在算钱、找钱的过程中形成“数量”的概念,为下一步学习“算式”打基础。
数学启蒙误区2:“疯玩”没有意义,不如多上课
正如刚才所说,宝宝在5岁之前只能依赖形象思考,无法把形象的事物与抽象的符号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玩,学习的方式也是玩。因此,让宝宝撒开欢地“疯玩”,感知事物之间的相似、差别、关联,都能训练孩子的数学感觉,尤其是空间感和逻辑感。
反之,如果不让他玩,而只让他上课,生硬地讲授知识,或许宝贝会把只是复述得头头是道,但那也只是鹦鹉学舌罢了,不能明白这些知识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学会”是一种“假会”,如果满足于此,宝宝就很容易因为不会应用,在小学时成绩落后,最终产生自卑感。
数学启蒙误区3:阅读跟数学没什么关系
许多家长都觉得宝贝很小时就能显现出“文科生”或“理科生”的迹象——喜欢拆东西、喜欢算数、对故事没感觉的是“理科生”,喜欢读故事书、喜欢背诗、对数字不敏感的是“文科生”。这种观点我们不置可否,但重点是——在幼儿阶段,把“阅读”和“算数”看成毫无关系甚至对立的两件事,是错误的。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数学成绩突然往下掉,应用题成了“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读不懂题目,或经常漏读条件——问题竟然出在被认为属于“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上。
孩子的“阅读能力”差,根本原因是“早期阅读”的基础没有打好——幼儿期读书少、讲故事少,因此无法在小学阶段顺利过渡到文字阅读,也不能在阅读中把握逻辑顺序。这样,不仅是数学,在其他学科,宝贝也很难有长足发展。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注意培养孩子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亲近阅读,爱上阅读,这才是孩子学业和智力腾飞的基础。
《宝宝数学启蒙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系歪歪兔幼儿早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