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斗室,品茶读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逍遥自在。
因为昨天文峰谈到喜欢老庄,我们还“辩论”了一番。我说“老庄”就是庄子,他说“老庄”是两个人,一个是写《道德经》的老子,一个是写《逍遥游》的庄子,我说“你装什么有学问的人,加上你这个‘装’,都三个人了!”他喜得哈哈大笑,露出两个大门牙,连忙又用手捂住了嘴巴。
其实,我也特别喜欢庄子和他的《逍遥游》。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逍遥游》最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它采用形象思维的手法,运用大量寓言、神话、对话,展开思考。想象像骏马奔驰在草原,用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鄙视高官厚禄、死抱皇恩厚爵,以及否定现实,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对统治者以功爵笼络贤能的伪善给予深刻的揭露,对后世散文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虽然作品中有逃避现实,追求无为境界的消极因素,但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逍遥游》中,充满遐想和沉思,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议论文中一篇著名的杰作。
庄子的《逍遥游》,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在设喻中,以鹏与鷃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一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构思精巧,使想象与现实结合,使对话与阐理结合,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之无穷,成了这篇杰作的特点。设喻中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情怀。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没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再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进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庄子的《逍遥游》后来转入阐理,从有己与无己对照入手,有己的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职位高才,可以达到“四个无”的地步,对国君能尽职,也只能靠权势发挥平庸的才能。当进入豁达无求、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缠绕,这也是无我的最高标准。第三部份为表述,通过尧让贤转作者与惠子的两段对话,用大瓠和大树来阐明作者反对用大道理宣传自己位尊的思想,强调要解除外来的条件,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构思精巧多彩,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虫鱼鸟兽与社会上的高官、贤能、明君相映衬;善于运用动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使各个层次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连接,引人联想,进入深思。以喻引理,以比阐理,让大鹏与小鷃、九万里与仞尺、庸官与贤君在对比中展开阐理,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
读老庄的《逍遥游》,不能像吃大米饭,一大口一大口地吃,很多米粒子塞进嘴里,二要像吃葡萄一样,一粒一粒地放进嘴里,慢慢品味,才能评出老庄的意蕴,学点古典哲学,对照现实生活,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自然,你也就变得豁达旷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