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每天进步?怎样把握人生成长的主旋律?
承接这两天所作的《学习的由死转生》、《行动的经久不衰》,再做一篇,是为更加全面总结书中观点,帮助大家学习。
文章内容会引用《刻意学习》书中内容,言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学习系统的四个方面
前文中提到,成长是一种熵减行为,持续性的成长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获取知识、无论是通过书籍、互联网还是其他任何形式,总之是为了促进我们进步,获取更多的成长资源。
在此前提条件下,我们要明确学习系统的四个方面。
基础知识体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高的山峰本质上也是一块块岩石的堆砌,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长久的积累与坚实的铺垫。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大量接触到自身领域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无可回避。比方说英语学习中的语法、文章写作中的修辞、数理化学习中的公式……这些存在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的,因为这是我们未来要建成的大厦的基石。无数人在打好基础的阶段就半途而废,其实这才是刚刚开始。而这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沉默时间”。
记住一句话,所有在持续行动中放的水,最后都会流到脑子里,变成你的泪。
关联与推理性分析:每个领域都会有自己的知识架构,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也不会永远只涉足一个领域。串通不同领域的知识墙,形成自己的认知脉络,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论,把一个个知识区块连接起来,就能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直觉性认知、经验型认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早已熟悉的概念运用到新的领域,这有助于我们更快的建立脉络,但如果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源这些直接性的、经验性的,那么我们的成长空间就会很有限,学习新的知识同样重要。
思考的抽象性:我们的思考可以使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思考的方式可以使沉浸的也可以是跳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跳出式的抽象思考,将一个具体的知识从一个领域过渡、借鉴到另一个领域;从一个方面链接到另一个方面,通过总结找出二者之间隐含的联系,帮助我们拓展知识领域、提高思考的广度。
体系网络的构建:如果你达成目标的路只有一条,那么你知识的连通程度很可能是不足的。这就像我要到达一座山峰,我可以爬上去、可以坐电梯上去、可以开飞机上去或者其他什么形式,而你只能爬上去。我们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这就像是一张蛛网,这可以有助于我们多条路径达成目标,而每一个蛛丝的节点,就是我们一处知识要点。一旦我们让这些知识要点服务于我们从事的领域,就像是铺开了一张大网,被网住的鱼到哪里都无可逃脱。这听起来可能很虚,说白了就是把懂得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运用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成长的主旋律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自我的舒适区内进行各种活动,而我们要进行成长,就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拓展我们知识的“领土”。这种突围式的做法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是被拒绝的,因为我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我们的做法却将自己置于不可控环境之下,我们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它们会阻止我们的成长,推动我们返回舒适区,使我们丧失了本来在舒适区拥有的主动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回我们丢失的主动权。
在冲浪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这么一些人,他们喜欢对别人的行为指指点点、横加指责,一发现所谓的“漏洞”就把键盘当做斗争的武器,大有弃笔从戎之势,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键盘侠;还有这么一些人,总喜欢对一切事物评头论足,“这小两口一看就不和睦、迟早得分”;“这公司也就那样,产品不好使的”……诸如此类。但是,无论是键盘侠还是“批评家”,他们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行为毫无意义。我在网络上辱骂的那些人,他们照样生活有滋有味、甚至蒸蒸日上;我觉得不和睦的那小两口,人家家庭幸福美满,喜得一子;我觉得那个产品不行的公司,今年甚至在全世界引领5G浪潮……
明年某个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到底是来自网上读者的一通评论,还是来自公司整个团队的协作奋战?
同样,站在个人的角度,明年你的成长如何,到底是由谁来决定?是由网上的一些评论,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主动权应该在谁手中,于是就有了对事物的两方面认知: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的决定者:这本质上和《矛盾论》是相同的,一旦我们明确了主要矛盾,就要紧抓这个问题的关键,专注于这个主要的方向,努力在这个角度上取得进步。
克制非关键变量和因素:矛盾有主要有次要,有关键和非关键。《矛盾论》中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紧抓主要矛盾也不忽视次要矛盾。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把握两者的主次关系,克制自己对次要事物所产生的及时反馈,这些次要事物可以来自于他人,比如喷子和“批评家”;也可能来自于我们自己,比如工作时的小插曲和手机的诱惑。这就与前文所提到的“做减法”形成了对接。
总结来说,我们要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