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问最后在哪里和你相遇?这是一个难题,人世间能够偶遇就已经是没有谁了,居然还希望相遇。假如非要一个回答的话,我希望不要在西山的假日别墅,最好还是在南山种豆的乡下。
没有人能够保持不冲突的内心状态,安宁的幸福状态,是人始终孜孜以求的事情。我们大多是在茫然冲突中度过此生,你看那些忙着展示优越的人,是不是已经躺在自己的虚荣中消耗掉大半的生命,甚至还没有努力凹凸出自己最好的姿势,已经错过了所有的曼妙时光。
梭罗在《湖滨散记》中问自己:“我为什么喜欢种豆?”他自答:“只有上帝知道。”陶渊明回答是《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的高洁是无法习得的,但他种下的豆子,在荒草萋萋中依然会出现在眼中,心里想着,这个家伙也不会种地,所以生出一丝惬意。
鲍鹏山老师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说:
豆、露、月,分别代表了陶渊明的三种境界,豆代表着生活的圆满,露代表着道德的纯净,而月代表着精神世界的高超。
这话让人印象深刻。田园是他的伊甸园,在这里他有生命的安全,良心的平静,还有人性的完整。所以,他会说:“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可是,我们呢,真的会有这样的境界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当生命不担心肠胃的满足,拥有太多选择生活,太多人没有满足的欲壑难填,为二两碎银溟灭了自我。
生活在别处,就始终不能安心,不能安身。当安静不能带给满足,狂躁的心自然会折磨人,让他两手空空,心思空空,最后自己满心满眼的都是失望,还有厌烦。
鲍老师说,大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要跑起来抖落自己一身的烦恼,所以他不能有片刻安歇。最后跑不动了,所以自杀性的举起了叛旗。
这样的折腾,东突西突,四面出击,就能够找到出路吗?向内的追求,最后南辕北辙,注定要失败。
假如,有可能相遇,还是回到南山吧。“他美丽的脸庞从来不会苍白,他从来不会从自己的脸颊擦去一滴泪。”因为种地都忙死了,哪有时间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