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琢磨历史人物,喜欢和朋友聊一聊,其实说这些历史人物并不是说这个人本身,而是发现道理和规律,能够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丰臣秀吉小时候没有名字,是典型的日本贫下中农,社会的最底层了,那时候家里经常吃不饱饭,最开始是投奔了一家寺院,跟寺院性格不合适,又投奔了当时的大军阀今川义元,做个不起眼的角色,感觉也没什么机会,最后投奔了开创日本新时代的织田信长的帐下,能亲自给织田信长鞍前马后地服务。
在织田信长死之前,丰臣秀吉得到了很好地历练,从一个服务员成长为织田信长手下四大军团长之一,可见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认可,最显露头角的是本能寺之变以后,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处处占得先机。
在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十几天就消灭了罪魁祸首明智光秀,确立了在织田家的新地位,又以最快的速度给织田信长发丧,给自己的政治地位再次加码,之后,明确自己的政治意向(拥立织田信长的小儿子三法师为继承人),只要出现政敌,马上率兵攻打,就这样,不到两年的时间,丰城秀吉接管了织田家族,成为了最有希望统一日本的人物。
最开始丰臣秀吉选择的军事战略,武力统一,在跟德川家康打成平手以后,军事战略受阻,马上改用政治策略,拉拢天皇,成为日本当时最高长官——关白,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用现有的政治体制收编各路诸侯,武力统一改为了和平统一。
虽然已经在政治上正确了,但要想实现和平统一,还是要有压倒性的军事实力,不然不服的人还是很多,这个时候,丰臣秀吉发现只要让德川家康归顺自己,在全日本就没有对手可言了。
丰臣秀吉用尽了办法,把自己的妹妹和母亲都送到德川家康那当人质,只要归顺自己,什么条件都好谈。好在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就是天下和平,日本战乱了一百多年,生灵涂炭,德川家康自己从小就是人质,自己也深受其苦,他比任何诸侯都渴望和平,当德川家康同意归顺的时候,丰臣秀吉就在政治和军事上拥有绝对地位了。
这里面有两个道理可以挖掘。
第一丰臣秀吉做任何事都能抢在先机,无论是带兵打仗先断对方水源或者粮道,还是快速攻城略地,受阻后改用政治体制来收编,他都在领导潮流和趋势,在一点上可以说完爆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应慢,处处落后,处处受制。
这个对比会给人优点和缺点的感觉,其实不然,优点也是缺点,缺点也是优点。你处处占有先机,表明你走的很快,但人走的快了就会给自己留下各种漏洞。我们三国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也给自己留下了刘备这个漏洞。刘备如果不称自己的汉室皇亲,那曹操抢在先机,上有政治体制收编,下有军事实力保障,高举高打的战略可以很快统一全国,但刘备就是老天给曹操留下的一个bug,本来曹操二代就可以真正全国改朝换代了,但因为刘备才三国分立,时间拉长,就给了司马懿这样的机会。
民国时代的蒋介石也是一样,基本上所有的军阀都是蒋介石花钱并购来的,看起来他处处占了先机,快速统一了中国。但真正内战的时候,多少将领不服从指挥,多少军队倒戈投降。
回到日本战国,丰臣秀吉确实快速统一了日本,但当他死后,还是有一半的丰臣氏将领倒向德川家康参加了关原之战,如果丰臣秀吉走的很稳固,人心所向,德川家康也是没有机会的。
反观,德川家康走的很慢,虽然受制于人几十年,但自身没有任何漏洞。最后时代也给了他等上历史舞台的机会。有时候我想,如果刘备真的心系天下,隐藏自己的皇室身份,效力在曹操帐下,天下会少很多生灵涂炭。当然,那也就没有精彩的三国历史了。
和德川家康类似,朱元璋的策略也是一样,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目标和定位在心里,然后脚踏实地的进步,才是这种人的最佳选择。陈友谅自立皇帝,想高举高打朱元璋,看着风风火火,但也不是脚踏实地朱元璋的对手。
现在流行先把自己的高定位抛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不是这个师,就是那个师,实际上真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自己最清楚,想高举高打商业市场,实际上都是徒劳,最终走的有多快,退的就有多快。
高举高打有面子,但不能发展壮大。今年我成立的一个读书会,就没有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让读书回归本质,引发深度思考和深度讨论,是我的核心业务。至于取个什么特立独行的名字,要在什么高端的场合,喝什么咖啡,怎么发朋友圈好看,怎么让参加的人更多,这些根本不重要。
第二个可以挖掘的道理,也是第一个的延申,就是要跟随时代,觉得可以自立山头是没有前途的。
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期,有两个诸侯,在治理内政方面超级优秀,一个是伊达正宗,一个是北条氏政。这两个人的思想就是我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用看形势,谁来了都拿我没辙。这就好比两家小公司,自营业务良好,就感觉自己可以永保饭碗了,但没有想到有丰臣秀吉这样的国资入驻,两家小公司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一个被灭,另一个被收购。
在这一点上,德川家康做的最好,既做好了自己,也紧跟了时代潮流,他是织田信长的第一个盟友,也是丰臣秀吉实现理想的重要支柱,织田丰臣两人引领时代,他为时代添砖加瓦,直到等到属于他的时代,不急不躁,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