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来访者
走进咨询室看到沙发上摆放着一只龙猫时
兴奋的像个小女孩
他抱起来,把龙猫紧紧的拥在怀里
用鼻子闻了闻龙猫的味道
侧着脑袋靠着它
像个孩子一般天真的笑
在后来的咨询里他多次提到他那个陪伴多年的毛绒玩具,眼里全是依恋和柔软。
他的举动让我想起两年前看《超级演说家》时的李程远的演说《陪伴》。
他提到的也是一只毛绒玩具。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没人陪伴,他最好的玩伴就是一只毛绒狗熊。睡觉时抱着它,用嘴巴蹭它的耳朵。最孤单的时候它陪伴着,最隐私的秘密也说给它听。这只没有生命的毛绒狗熊,哪怕后来已经旧的不成样子,它却在演讲人的生命里尤为重要。因为陪伴,因为倾听,因为承担。
所以再面对我的来访者分享时,我一点嫌弃他的感觉也没有,也丝毫不觉得矫情幼稚。在他身上我能看到那份孩子的依恋,也让我深深的接纳和理解他。
宝贵的依恋物
带着多多读绘本,我们认识了一个叫阿文的小老鼠,阿文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一定要带着他心爱的小毯子,有小毯子陪着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稳,也不会整天都黏着妈妈和爸爸。
但是,他上学了,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阿文的妈妈爸爸觉得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既不让阿文过分地依赖小毯子,又不能让阿文感觉失去了小毯子,他们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 手绢,这样,阿文依然可以带着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在阿文整天离不开小毯子的时光里,邻居们也会取笑阿文,带给阿文父母很大的压力,好在他们一起想到更好的办法,让“小毯子”可以在身边。
很多孩子和阿文一样,都有一个十分宝贝的依恋物。这些依恋物也许在成人眼里不足为奇,但在孩子心中就是最宝贝的,它可能是一个玩具,也可能是一个枕头,有可能是件衣服,也可能是个毯子。孩子们会给它赋予特殊的名字,对它情有独钟,哪怕破旧不堪,也拒绝更换新的,甚至是清洗干净。因为依恋物的手感和气味,让孩子们熟悉又安全。
依恋物的意义
心理学上把依恋物称为“过渡性客体”,是指那些能够过渡性地承载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的东西。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相对于父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的时候,孩子能用过渡性客体作为桥梁,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这个物品上,因此当他们带着过渡性客体的时候,他们就同时保有了自己和父母的联系。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依恋物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更是亲密的“朋友”。
有些妈妈不能理解,会拒绝孩子把依恋物走哪带到哪的行为,甚至会直接做丢弃。因为她们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更加没出息,但粗暴干涉的对孩子的情感分离又是一次重伤。
其实依恋物出现具有它特殊的意义。
当孩子对环境感觉适应不良时,会靠依恋物来帮助自己缓解焦虑和恐惧。通过依恋物来调整情绪,稳定心境。
想起多多去年生病,去医院时,也是必带“小熊弟弟‘’,当时抱着他又要抱着个熊,确实非常不便。而现在转念一想,‘’小熊弟弟‘’在那一刻很重要,因为我和爸爸还要换着上班,能固定陪着他的就是忠实可靠的“小熊弟弟”了。从医院回来,小家伙也是每晚睡觉必抱着熊,还会和小熊诉说心事,角色扮演,贴心关怀。
后来还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妈妈,小熊弟弟是我的儿子,我最喜欢它了!
今年春季入园后,多多从第二周开始了入园焦虑,有些情绪波动。回家观察,会发现躺在沙发拐角很久的小熊再次他抱起。
和小熊的互动也十分精彩。柔软又凶狠,爱恨情仇不能自已;揉踩亲搂,施展着各种招数。可是小熊多稳定,它一直在那,多宝反复折腾后,爱终于扎实的确定下来,此后的日子里又无比爱惜小熊。小熊对于多多来说已不是一个物件,而是适应环境的情感媒介,它在帮助多多化解内心的各种无以表达的冲突。
依恋物的过渡
依恋物成为了妈妈的爱的转移和替代,这是成长中的选择,也让孩子理解分离和发展自主性。我们来了解下温尼科特的过渡性空间理论;婴儿时期的宝宝和妈妈是共生的状态,有求必应,随着长大,他会明白原来妈妈是会离开的,焦虑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吮吸拇指,这就是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过渡性客体。很快,当婴儿长成了儿童,当儿童整天拉着一只小布熊(或其他依恋物)高兴地走来走去,不高兴时就揉来揉去,吃饭睡觉都得带着它,有时还会咿咿呀呀对它说些什么的时候,这就是儿童的第一个“非我”的过渡空间了――因小布熊而跟外部世界相联系,同时小布熊又只属于儿童创造出来的那个世界。在那里,儿童从小布熊身上得到了安全和温暖。随着自我力量的进一步加强,儿童会渐渐放弃掉以前的过渡客体。此时不会再需要随身的小玩具了,但他会偶尔想起小布熊,这让他感到安全和快乐。他也可能会喜欢看有关小动物的电影,喜欢画有小熊的画,这些时刻都让他感觉很舒服。
最后再推荐一本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一只叫做小豆豆的小兔子,已经长大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她的小毯子,有一天,为了防止家里人把小毯子拿走,豆豆制定了一个“和小毯子永不分开的计划”,把毯子藏在了一个树洞里。可是她却忘了这个树洞在什么地方了,四处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终于忘了她的小毯子。等到有一天,重新看到她的小毯子时,小豆豆发现,她已经不再留恋了。
感谢依恋物给孩子的陪伴和支持,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