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汜论训》称,“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世本》也说,“伯余制衣裳。一曰伯余,黄帝”。东汉高诱加一注解,“伯余,黄帝臣”。就把伯余归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不管怎么说,传说中的伯余用麻作料,做出了开创历史的网罗式的衣服。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为了抵御寒冷,直接用草叶和兽皮蔽体,慢慢地学会了采集野生的葛、麻等,并利用猎获的鸟兽的毛羽,进行撮、绩、编、织成粗陋的衣服,由此发展了编织、裁切、缝缀的技术。人们根据撮绳的经验,创造出绩的技术。绩是先将植物茎皮劈成极细长的纤维,然后不断逐根搓捻拈接得到一根长长的细线。连缀草叶要用绳子,缝缀兽皮起初先用锥子钻孔,再穿入细绳,后来就演化出针线缝合的技术。在北京山顶洞人遗物中就存有1.8万年前的骨针(长82毫米,直径仅3.1毫米,其针孔细小圆润,极具有技术含量)。随着骨针的使用,中华先民开始制作缝纫线。使用骨针引线是纺织工艺的一项重要进展。可以这么说,用针缝制兽皮之初,便是纺织业的开始。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纺坠技术。纺坠由纺轮(有石质、陶质等,形状多为圆形)和插杆组成——纺轮中心有孔,插一根带倒钩的短木棍。先用手搓根线,绑于木棍,并从倒钩处引出来,然后一手快速转动纺轮,产生的力就将纤维牵伸、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线达到一定长度,就将其缠绕到缚杆上。如此重复,就有了长长的细线。纺坠是远古纺织技术的一大进步,纺出的线比较均匀,并且效率也提高数十倍。纺坠技术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完成了现代纺纱工艺仍然沿用着的五大运动:喂给、牵伸、加捻、卷取、成形——也为后人发明手摇纺车打下基础。早期的纺轮比较厚重,适合纺粗的纱线,新石器时代晚期,纺轮变的轻薄而精细,可以纺更纤细的纱。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纺轮出自河南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其纺轮多用废陶片打制,中间穿圆孔。
纺了足够多的线,就有需要把线织成布。织造技术是从制作渔猎用的编结品和装垫用编制品筐席演变而来。人们最早是按编席的方式做布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铺式编织”,即先把线绳水平铺开,一端固定,使用骨针,在呈横向的经线中一根根地穿织。另一种则是“吊挂式编织”,把准备好的纱线垂吊在转动的圆木上,纱线下端一律系以石制或陶制的重锤,使纱线绷紧。织作时,甩动相邻或有固定间隔的重锤,使纱线相互纠缠形成绞结,逐根编织。马家浜文化草鞋山遗址出土了6000年前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系纬线起花的罗纹织物,密度是每平方厘米经线约10根,纬线罗纹部约26-28根,地部13-14根。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随着纤维加工技术的进步,加工出来的纱线越来越精细,“编织”也越来越困难。中华先民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发明了原始腰机技术。原始腰机的主要工具有: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当纬纱穿过织口后,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上面绕有纬丝。原始腰机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纱三项主要运动,具备了最基本的纺织织造功能,展示了构成织物的基本原理,与编织技术比较,是一大飞跃。原始腰机是世界上最古老、构造最简单的织机之一。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5300年)、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4300年)都出土了一些腰机的零部件,如:打纬刀、分经棍、综杆等。在云南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汉代铜制贮贝器的盖子上有一组纺织铸像,再现了人们使用腰机织布的场景。
从绩线到纺坠纺线,从编织布帛到腰织机织布,终于进入了使用纺织品的文明时代,这也是是中华祖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布帛,已经有了骨针引线缝制兽皮的经验,做衣就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真正简单得多了,只要裁剪缝制了——早期可能连裁剪都不用,直接按布帛缝制。对纺线、织布、成衣等作出贡献的无数无名的祖先们,后人就以作衣的伯余为代表,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当然也不能忘记有巢氏“袭叶为衣裳”和“未有麻丝,衣其羽皮”的原始非纺织衣的贡献。
纺坠和腰织机纺织技术发明之后,手工纺织业就成为与农牧业并驾齐驱的新产业,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形成。同时,先民们在采集野果发现野蚕茧,挖掘出了新的纺织原料蚕丝,从观察野蚕生长学会如何饲养家蚕后,饲养家蚕及缫丝织绸也成了新的业务。河南汪沟遗址(距今5000年前)出土了的丝织品,不过因为年份太久,可惜已经碳化。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4000年前)发掘出土有绢片、丝带、丝线。无数伯余们继续努力开拓,春秋战国时相继出现了更高技术水平的纺车和织机。到了汉朝,获得了“丝国”的美誉,并开辟了和平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美丽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