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江浙人,北京话,新思维,旧传统”。据说这句话就是形容民国才女林徽的。
一提到林徽因,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她的美貌和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她有个“不碍事”的丈夫梁思成;有为她抛妻弃子的徐志摩;终生不娶,逐林而居的崇拜者金岳霖。
我不想分辨这些说法的真假,若关于她都是这些花边新闻,我觉得是对她极大的不客观和不尊重。
很多人的笔下都曾出现过这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女性,而大家往往关注的是她的美貌,她的家世,她的感情,而对她的才华和拥有这些才华所付出的努力却总是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在人们眼里那些又有什么意思呢,哪有说样貌,说情感来的精彩呢。我想说,我在一群八卦的人眼里,笔下看到了一个优秀女性的襟怀。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优秀的女性之一。她是作家,诗人,建筑学家。
大家只知道别人笔下的她的“太太的客厅”,却甚少知道她的《九十九度中》,她的《爱上一座城》;大家宁愿相信她笔下的人间四月天是写给徐志摩的,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描写的中国古建筑之美。
林徽因是个从容不迫的大女子,她手里有一支笔,可写小说,可写诗,但她从没有在文字里为难过谁,对谁有过攻击。
邻居家的猫和她家的猫打架,也不见她拿笔提及这事。朋友写小说内涵她,她也不曾文章里反内涵过去,最多是从山西带来坛老陈醋,送给朋友以解心头之气。
她从没有所谓文人的酸腐气,所以我更愿意认为她是学者,而非文人。学者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研究,有建树的,学者没有时间去打笔墨官司。
她的时间都用在了考察各地古建筑,她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建筑学,对这些琐碎,一笑了之吧。
她是有风骨的女子,儿子曾经问过她“若有一天日本人真的打过来了,怎么办”,她说“中国读书人还有最后一条后路,就是门前扬子江”。没错,她说的是中国读书人,读书人未必拥有什么头衔,读书人也未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的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而“读书人”这三个字正是中国人宁死不屈的风骨的传承。
所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在民国期间,到处传文人相轻,彼此看不上,而她笔下,她口中却从没传出过看不起谁,不屑与谁为伍的话呢?
因为她没那个时间,没那个心情,或者说她根本不在乎。她只是她自己,做自己的事,坚守自己的信念。至于蟪蛄知不知春秋,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