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学以后的第一个暑假假期,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AIESEC的国际志愿者活动,而现在,我庆幸自己能够迈出那一步。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也正应了AIESEC的宗旨:Get out of your comfortable zone,走出舒适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真实的面貌——而不是你所听说的某个地方。
项目匹配阶段也是一波三折。最初想去南美,可受限于对西班牙语的要求,以及机票等种种因素,最终还是尽量将范围确定在了东南亚。错过了斯里兰卡,遇见了印度。我敢说的是,通过AIESEC这个平台,你踏上的土地绝不会是你旅行的首选目的地。做志愿不同于出行旅游,“享受”一词从来与我们无关。可供我们选择的不多,且多是穷困、落后的地区——想来自己是从不会有去这些地方旅游的想法的。但也许是逃离,也许就是享受一个人所带来的激情,最终我match了Delhi IIT分会的一个教育类项目FOOTPRINTS,决定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改变一点什么,或者仅仅只是简单的,去证明一点什么是错的,什么不是像我们所听到的传闻一样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不大的一寸土地。
初到印度,觉得机场的环境还是不错,顺利地办了SIM卡、跟接机的小哥汇合——为我的印度之行埋下了最美好的伏笔、初入accommodation,整体感觉住宿条件还不错(尽管周遭环境实在不好),一个埃及妹子和一个摩洛哥妹子成了我的室友。
初次相识,对印度最直接的感觉:确实乱,不过仅限于穷的地区。印度的贫富差距大简直不是吹的,尤其在德里、孟买这样的城市,从机场——住宿——市中心的路线看来,我觉得我走过了两个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受教育程度两个处在完全不同的阶层的国家。
第一天出去mall,体验什么叫tutu,放心没有挂人,就是砍价得对半砍,三轮得飞起开。And,几分钟以内,从底层人民的环境到了土豪阶层,从路面到车辆,质的转变,明显的分界线。其实德里像我们的一个超一线城市和一个落后的县城的拼凑。人们称它为“混沌都市”,它正像一面多棱镜,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了各个阶层印度人民的生活,从不偏袒。
至于城里嘛……竟然也跟春熙路、天府大道的气派程度不相上下噢。
接下来说说作为志工,我们的具体工作吧。
我们的项目FOOTPRINTS,主要工作在于教当地的小孩子(小学2、3年级上下)英语、数学等等,什么都可以教,算是半个助理老师。其实在印度,英语的普及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这与受教育的程度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不是没人教,只是上得起学校、有条件受到足够教育的人占比太小。我们所在的NGO学校Akshay Pratishthan是一个受捐助修建起来的学校,主要帮助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们像正常人一样可以接受最基础的初等教育。整个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错,可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孩子们都不懂英语。由于公益学校的局限性,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着实一般。就像四川许多大山里的学校一样,虽然课本、教学设备与城里相差无几,可老师只会用当地的语言进行教学——即使是教英语。这就直接导致了孩子们也不说英语。于是,很多时候我们跟他们对话,根本无法得到回应。像支教一样,我们能帮助到这些小孩的很少很少,可我觉得,让他们知道“哇,还有人是黄/白色的!”“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不一样的东西!”“哇,原来他们跟我们什么都不一样!”“糖还可以是这个味道的!”不是没有意义的。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圈子以外的世界的兴趣,让他们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感知,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美,这是包容和接纳的前提,也是一种成长。当然,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也深受感动,越发对于自己不能给他们一点什么而感到惭愧。
有一个小男生,坐在靠门的第一个,帅帅的,很安静,眼睛大而且很有神,睫毛长,头发很脏,可能是家里没钱用水吧。人特别聪明,老师讲的什么他都会,反而经常跟我讨论鸟类呀,动物呀的英语,可能成为另一个达尔文呢。别人疯闹他也就静静地看着,我跟他聊他多时都是羞涩地笑笑。声音细细的,不会吼叫,萌呆了。第一天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个巧克力饼干,看得出有些不舍,毕竟他的饭盒里也只有三四个。第二天我带了很多大白兔奶糖,其他很多小孩子直接围上来,伸手要,要了一个还要第二个,但这个男孩还得我塞给他糖他才收,有了一个以后也不再要第二个了,挺令我触动的。临别之际,他把我拉到操场上,想跟我一起踢球,无奈他们同学一大帮。我拍拍他的头叫他去玩,他也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的见面了,红着眼跑开,那之后很久,我都强忍着不愿意掉下泪来。
关于AIESEC in India,一定要提一句IIT分会的global
village。除了摆摊位,每个国家还要轮流上台展示和表演。Indian roll call也是太疯狂了!
关于diversity,我所在的accommodation真是运气超好!Egypt + Switzerland + Morocco + Spain + Germany+ France + USA + Brazil + Italy + Malta + Tunisia + Iran + China + Taiwan =INDIA。如此多不同国籍的人生活在一起,现在想想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不同地区甚至国家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确实产生了许多矛盾,但无法否认,我们也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们也曾在凌晨聚集于楼下大厅,讨论着不同宗教之间的异同。正如同一个西班牙汉子所讲,同一个世界,我们所认为的正确也只是基于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所看见的风景。宗教本无冲突,是不同的观察角度导致了不同的“正解”罢了。实为有趣。
最后放一张毒照镇楼——中国EP们去manali组成的天团!
Ariel,2016年9月8日,写于印度志愿者之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