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茵
天色蒙蒙,寒风瑟瑟。
今天上午,我们观摩了分别由刘书平名师工作室的邱嘉慧老师与我镇李东儒老师展示的课例《比尾巴》。两位老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展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和风采。
在邱老师的课堂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整节课气氛非常好,特别是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邱老师的带动下始终高涨。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我最欣赏的是邱老师的亲和力,这就像一种魔法,把彼此的心暖和了。邱老师教态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充满了童真。比如,在讲到“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一句话时,邱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可爱的小松鼠,翘起屁股,撑着伞,引来了孩子们的哈哈大笑。这样简单的一个肢体动作,让孩子跟老师更亲近了。试问这样有感染力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在邱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适当地放低自己的姿态,特别是教低年段的孩子。在课堂上放开自己,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孩子,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学科。
在李老师的课堂里,展示给我们的又是另一种风格的教学模式。李老师注重知识的归类,语言简洁,课堂纪律好,巧妙运用小口令,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很是规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善于归纳知识。在讲到提手旁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李老师把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都找了出来,并且引导孩子边复习这些字边做动作,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些动词的印象。通过复习,孩子们归类了跟手部动作有关的动词。除此之外,李老师还很注重孩子习惯的养成: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把话说完整;当孩子们写字时,提醒他们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在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经验带来的从容。在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除了教会孩子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从小养成好习惯,让一个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李老师从教学生说好一句话,写好一个字开始,慢慢地改变孩子。
午饭后,宋导师组织我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最后,宋导师与刘导师做精彩的点评。宋导师指出:邱老师的课“鲜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而李老师的课“开放,丰实”,能让孩子基础扎实,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宋导师指导我们,在设计一堂课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依据,课后习题为目标,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刘导师则指出:教学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至善至美的。邱老师的课注重小组的评价和个人的评价。而李老师的课则关注新旧知识的建构,关注学生的未来。口令管理课堂让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天的学习真让我收获良多!期待下一次的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