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系列之——《蝶恋花 密州上元》第四次备课

修改的缘起

这次整理好教案没有急着试上,一定先通好教案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然后再去试上。

把教案发给金看过后,他提出了几点建议:1、第二环节不能以感情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2、吟诵不可以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的确,所有诗歌中的情感都是通过景的描写传达,如果把情作为教学主问题,就觉得本末倒置了,总是先有眼中景,再到心中景。教学还是要遵循思维发展路线,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情韵美。

吟诵单独列出,是有些怪异了,毕竟吟诵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理解到一定的程度,情感的喷薄而发,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情感方式,也是学生表达理解的方式。

修改的缘落

反复思考了很久,觉得似乎又推翻了之前大半的备课思路,重新寻找合适的教学路径。我想要的似乎越来越清晰了,但是有一种回环的感觉,但又有些不同。我想磨课的道路几乎都是类似的吧。总是由思考到纠结,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过程。

想要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看如何安排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如何引导评价……

《蝶恋花密州上元》教学设计(5稿)

教学目标:

1、读题、读词、读注释,粗略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

2、抓关键景、想象词中描述的场景,并在这合乎自然的景物中理解苏轼所表达的情感,领悟他当时的心境,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传承常州吟诵,学习词独特的音律美。

教学依据:

1、教材分析

龙虎塘实验小学是一所以古诗文积淀为特色的诗意学校,几年来,我们开发了多套古诗文教材。利用校本课时间传承古典文学之美,更从历史文字中传承中国精神。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特色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必然是小学生理应学习的范畴。让他们全方位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感知和积累古诗词中独特的丰富意象,提升学生对宋词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衔接中学的古诗文学习,是六年级的独特性。

《密州上元》是苏轼诸多《蝶恋花》中较为有名的一首,写法独特,全词用粗笔勾勒,抓住杭州、密州的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这首词题目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街人游人如织。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另有一种排场。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也是他对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满心期望。

《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诗词的理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加深。在学习一首诗词的同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从而产生新的认识,是教师的责任。在学习这首词的同时,我以词人的情感作为线索,抽丝剥茧,引导从苏轼所写的景物中理解他当时的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阐述:“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虽“虚构之境,七材料必求之于自然,二构造亦臂丛自然之法则。”他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思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情感来选择、来安排的。由此可见,让学由景及情,是一种实在的赏析方法,也是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为了深化诗词的学习,我以此串联起学生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让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景所赋予的情感,从而对古诗词中的景有更深的理解,引发学生类结构的学习,为今后探索古诗文奥秘打下基础。

2、学生实际分析

学生在五年的校本课程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宋词的基本知识,明确词牌名、题目之分,能根据给的入声字分清平仄,能用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步骤进行预习: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其意、学吟诵。

学生很喜欢听我讲诗词中故事,穿插古诗词的朗读探求获得新知。他们曾经学过苏轼的多篇诗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等,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丰满,特别是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之前的诗词中未深入体现,而在这首词中有明显的痕迹,通过反复朗读吟诵,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可以帮助学生丰满人物形象,更对爱国这一抽象词语有现实的认知——为官者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想他人之想的大胸怀!

长期的古诗文浸润,学生喜欢古诗词,对陌生的古诗词有一定的敏锐性,大约60%的学生能参照注释弄懂大意,40%的学生能模糊理解。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利用诗词的景象引发联想,感受人物的心境,领悟诗词描述的意境,并给学生关于意象的类结构教学,让他们从旧知到新知搭建一座桥梁,逐渐形成诗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抓住诗词中的景象领悟诗人之情感,这也是诗词教学独特的育人价值。

教材: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教学流程:

一、读诗解题8分钟

1苏轼,号称词坛盟主,但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上元划线,问:你知道上元吗?

生:上元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有很多活动: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狮子等,非常热闹。

师:虽然名称不同了,但有些习俗流传至今。花灯就上元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师:你的回答很有层次,让人一听就懂。

2请同学们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词,苏轼写的是哪里的上元节?

预设一:

生:密州上元,题目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一目了然,但是也非绝对,你真的读过整首词了吗?你再来读读看。不改变观点?

预设二:

生:是写杭州和密州的。

师:你说说自己的理由呢?看来你是真读了。我们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这首词。

师:两种不同的观点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随着继续学习,我相信待会你们自能分晓。

【抓住读题、读词、读注释大致了解这首词的意思,以“写了哪里的上元节”为主要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形成不同见解,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期间至少需要两次朗读交流,用来帮助学生断句通文。】

二、入境悟情15分钟

1密州是苏轼为官之道的一处转折点,之前是杭州通判,一个辅佐太守的官职,现在是密州太守,升职了。而且是他主动要求去的,当时他弟弟在山东济南,希望兄弟能靠得近一些。然而当时密州适逢蝗虫灾害、旱灾、盗匪猖獗,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让我们跟随着苏轼的文字回到九百多年前,一起去看看密州的上元是怎样的情形?

个别读下阙

交流:

预设一:寂寞山城人老也!

生:密州的上元节很萧条,寂寞。下阙的第一句就说“寂寞山城”,这里的山城就是密州,在这样寂寞的地方,让苏轼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师:板书寂寞。其实当时苏轼只有40岁。在寂寞的山城,觉得自己也是垂暮老者,没有活力。

读一读,吟一吟。

预设二: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生:密州也热闹的。击鼓吹箫,可见不是寂寞的。

生:这不是热闹,击鼓吹箫是为了祭祀土地神,因为他们渴望丰收。

生:这里不是杭州,那里的“帐底吹笙香吐麝”才是热闹的,欢喜的。

师:这样上下阕对比阅读,我觉得非常棒!同样是乐声连绵,但是作用完全不同,自然人的心境也不同。

生:苏轼在密州心里是难过的。自己的百姓在上元节没有喜庆的场景,只有祭祀。在杭州是愉快的,因为那里很繁华。

读一读,吟一吟。

预设三: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生:密州的确没有杭州繁华,显得很寂寞。杭州灯火辉煌,密州火冷灯稀。

师:因为内心寂寞,所以看到火是——冷的。这里冷的景物还有呀!

生:霜露,这些都是预冷凝结而成的,作者写这些,也是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冷、寂寞。

师:作者眼中景,是为了抒发心中情,这种写法我们通常叫——借景抒情。

生:还有雪也是冷的。但是雪不仅有寂寞之情,也有“瑞雪兆丰年”的情感。

生:这整句话看上去很广阔的样子,天地之间云连接着,其实也是作者的胸襟。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官,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师: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意,可见,已是苏轼的知音,懂他的心。即使再苦再难他都能看到希望,豪迈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词也是豪放派。

读一读,吟一吟。

2密州的情形的确太过寂寞凄凉,从你们的朗读、吟诵中,我感受到作者所写的每一处景都渲染上他内心的情。杭州是曾经的故事了,那些繁华已成影子留在心中。读到这里,你明白苏轼究竟写的是杭州还是密州的上元?

生:密州,他在密州时所写,肯定是写密州上元。

生:密州,密州是他看到的,杭州是他曾经看到的,现在想到的。

师:一个是实实在在看到,是实景;一个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所见想到的,是虚景。

生:密州。杭州所有的繁华都是为了衬托密州的寂寞。是触景生情,联想到的杭州。

师:对,苏轼在想像杭州繁华的时候就心生悲凉,所有的繁华,都是为了反衬密州的寂寞。古人写诗词讲究起承转合,这寂寞而是就是全词的转折点。

分小组读

【紧扣“密州的上元是怎样的情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抓关键字词想象,结合杭州之景对比阅读,不断交流互动,感悟苏轼内心之情,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拓展提升15分钟

诗词中的景皆著“我”颜色,是中国的诗词的一大特色,能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1、出示三首诗,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再来读一读曾经学过的这三首诗词,看看诗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学生自读(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一首反复朗读,想一想诗人是借用什么景表达怎样的内心情?

想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选择一首或几首小组成员合作汇报。

交流形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吟诵)

《枫桥夜泊》:触景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安史之乱,到江南避乱,这首诗怀着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师: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刺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师:“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读读、吟吟

《江雪》:寓情于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独钓、寒江雪。他被贬到永州,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的心情。

师: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在渺无人烟之地方却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

师: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孤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就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读读、吟吟

《春望》寓情于景。山河在、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家书、白头。

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师:起首“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用拟人修辞手法,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师:烽火、家书: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师:“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读读、吟吟

2、师:再一次朗读,就又有了新的领悟,我想,诗词的学习从来没有止境,随着你们不断长大,必能一次次更新自己的认识。

【在不断朗读中感悟景中情,一点点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形成新的认识,也潜在地让学生明白:学过的诗词可以反复读,温故而知新。】

四、总结(机动)2分钟

今天,你是否有所收获?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文学家族的皇冠,流传至今的佳作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在不断朗读、吟诵的过程中必能感受到诗词独特的美。

周四第四次试上,我想肯定不会完美的,但一定能引发我的思考。

文章还没有发出去,就通知我明天试上,于是再次整理教案。

发现几大问题:

1、学生的讨论安排错误,应该放在新学的古诗词上,而不是用在温故知新上。

2、学生对于那三首旧的古诗词究竟学到什么程度,现在再次学习,有什么提升的地方?

3、第三环节中,我选的竟然都是唐诗,是不是应该要有一首宋词?

4、评价语言的提升度不够,诗意化不够。

明天就试上了,赶着做PPT,教案着重在评价上再做预设。重新整理如下:

教学流程:

一、读诗解题8分钟

1苏轼,号称词坛盟主,但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上元划线,问:你知道上元吗?

生:上元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有很多活动: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狮子等,非常热闹。

师:虽然名称不同了,但有些习俗流传至今。花灯就上元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师:你的回答很有层次,让人一听就懂。

2请同学们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词,苏轼写的是哪里的上元节?

预设一:

生:密州上元,题目上看出来的。写杭州是为了衬托密州的。

师:你很会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一目了然,但是也非绝对,你真的读过整首词了吗?你再来读读看。不改变观点?

师:真心要为你鼓掌,你的诗词功底相当深厚,这样高深的写作方法一读就看出来了。(才高八斗令人赞。)

预设二:

生:是写杭州和密州的。

师:你说说自己的理由呢?看来你是真读了。我们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这首词。

师:两种不同的观点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随着继续学习,我相信待会你们自能分晓。

二、入境悟情15分钟

1密州是苏轼为官之道的一处转折点,之前是杭州通判,一个辅佐太守的官职,现在是密州太守,升职了。而且是他主动要求去的,当时他弟弟在山东济南,希望兄弟能靠得近一些。然而当时密州适逢蝗虫灾害、旱灾、盗匪猖獗,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让我们跟随着苏轼的文字回到九百多年前,一起去看看密州的上元是怎样的情形?

要求:反复朗读这首词,想象苏轼在密州上元节的情形。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交流:

预设一:寂寞山城人老也!

寂寞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下自己找到了描写密州的关键词:寂寞。可这里寂寞的是——苏轼

师:板书寂寞。上元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节日,可是苏轼与弟弟却不能相聚,内心自然是寂寞的。

人老也:其实当时苏轼只有40岁。在山城非常寂寞,觉得自己也是垂暮老者,没有活力。

读吟。你能用缓慢、低沉的声音来体现心情。你按照平长仄短来吟诵,音高变化更明显,情感表达也更清晰了。

预设二: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师:你读出了密州百姓击鼓吹箫的目的。

在没有工业的古代,农业的地位可想而知。民以食为天,没有收成就意味着活不下去。

这样上下阕对比阅读,我觉得非常棒!同样是乐声连绵,但是作用完全不同,自然听者的心境也截然不同。没有一丝欣喜,有的只是内心的伤感。更增加寂寞的情感。

他是父母官,自然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如杭州百姓一样欢度佳节,热热闹闹的一片繁华景象。

读吟。却入读得短促不仅仅是因为仄声,更是表达一种情感的转折变化,有喜到悲。

预设三: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师:因为内心寂寞,所以看到火是——冷的。这里冷的景物还有呀!

师:作者用眼中景,抒发心中情,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看,这里没有一字写情,连用6景却都含有凄凉之感,景不仅是景,更是情!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

师: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意,就像是苏轼的知音,懂他的心。即使再苦再难他都能看到希望,豪迈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词也是豪放派。

读吟。最后的慢读意味深长,就像是在想象来年的丰收。

2密州的情形的确太过寂寞凄凉,从你们的朗读、吟诵中,我感受到作者所写的每一处景都渲染上他内心的情。杭州是曾经的故事了,那些繁华已成影子留在心中。读到这里,你明白苏轼究竟写的是杭州还是密州的上元?

师:一个是实实在在看到,是实景;一个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所见想到的,是虚景。

师:对,苏轼在想像杭州的热闹繁华时就心生悲凉,所有的繁华,都是为了反衬密州的寂寞。古人写诗词讲究起承转合,这寂寞…就是全词的转。

分小组读

三、拓展提升15分钟

诗词中的景皆著“我”颜色,是中国的诗词的一大特色,能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1、出示三首诗题目,请同学们背一背。

2、今天再来读一读,你是否能从诗人写的景中悟出情?选择一首自己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自读、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吟诵)

《枫桥夜泊》:他不是一般的游子,是逃难来此,他的愁苦不仅是思念家乡,更是期盼安定的生活。

读读、吟吟: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感觉更有味道。

《江雪》:能从景中感悟出作者的内心郁闷。

读读、吟吟:温故而知新,看来古人诚不欺我。

《春望》:这拟人的一句一向堪称经典。

读读、吟吟:他的愁苦你懂了。

2、师:再一次朗读,就又有了新的领悟,我想,诗词的学习从来没有止境,随着你们不断长大,必能一次次更新自己的认识。

寺、总结(机动)2分钟

今天,你是否有所收获?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文学家族的皇冠,流传至今的佳作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在不断朗读、吟诵的过程中必能感受到诗词独特的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