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读完布克奖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以新的方式、全新观点,重新演绎莎士比亚经典《暴风雨》,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和感觉都回到了体内。凝视书的扉页,这项全球出版商Hogarth Press联合全球知名小说家发起的重塑莎士比亚经典巨作计划,以当代语境描述古典情景,把人物放入当下塑造出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
项目的八部作品与改写的对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又带有作家自身独特的演绎和阐述。已有中文版除《女巫的子孙》外,它们是《夏洛克是我的名字》,《凯特的选择》,《时间之间》,在此之后,还将由尤奈斯博改写《麦克白》,吉莉安弗琳改写《哈姆雷特》,特雷西雪弗兰改写《奥赛罗》。理所当然的把现有的中文版都买了,能看到有如此巨大诠释空间的作品,在经过时间的洗涤后,流传至今,不断的被重新阐释,呼应当下的时代。
顺便一提,Hogarth Press出版社是由伦纳德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17年创办于伦敦,首次印刷的作品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海浪》,《达洛维夫人》。
作者:[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未读
原作名:HAG SEED
译者:沈希
出版年:2017/8
页数:272
定价:49.8
装帧:精装
丛书:霍加斯·莎士比亚经典改写系列
ISBN:9787559602992
对于已知的经典文本改编、重新诠释,对于作家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读完本书,如果你以为它是一个沿用了《暴风雨》故事框架和人物设置的现代版本,那我觉得对于文本还没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解析。
先来看看小说家的功力展现,主人公菲利克斯因丧女产生的一种半幻觉半真实的意向来映射《暴风雨》中虚构的女巫,把监狱比作孤岛,把导演狂暴的掌控的力量比作魔法。以囚徒上演关于囚禁的戏等等。诸如此类,以《暴风雨》中的元素结构、文本影像为原型,以现实投射的方式让当代读者了解。不仅如此,小说家的语言干净利落,故事叙述既令人痛彻心扉又不觉得枯燥乏味,情节引人入胜,不忍放手,有着强烈的渴望跟随小说家笔下的文字翻到本书的最后一页。
戏剧构作
本书全局的特点,开篇以剧本文本的形式展开,在故事中嵌套了一个戏剧,在戏剧中再嵌套了一个戏剧,监狱中囚禁的人们出演《暴风雨》,以至于围绕菲利克斯同样展开了一场真实的《暴风雨》。
在小说中,菲利克斯的导演身份具备魔法师的属性,卓越的想象力和魔幻色彩召唤人们击碎现实生活的可能。真实的再现了戏剧作为场景的必要。如何教囚犯表演,如何激发表演天赋,一位具备魔法的导演,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运用魔法的能量改造戏剧,改造自己,更充分发挥魔法的威力,改造了囚徒。
在《女巫的子孙》最后作者写出了菲利克斯的原型,Robin Phillips当代鬼才导演。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in_Phillips
幻象
现代的人们拒绝一部以现实为依据的现代小说,其中突然出现魔法。对于读者来说,这会是一种智商的侮辱,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可以归于魔法。魔法成了拯救一切的良药。那么在《女巫的子孙》中,如何塑造魔法和女巫的存在呢?小说家通过文字,把米兰达(菲利克斯的女儿)写死了,之后菲利克斯经过长期的思念,产生了幻觉幻听,他可以隐约看到米兰达的出现,以及对话。但这种形式如同精神分裂一样的存在,读者不会觉得米兰达真实的存在,反而会替菲利克斯可惜。“这么好的一个人竟然精神分裂了。”
可见小说家的功力之深,在书本最后,菲利克斯对女儿的释怀,放归回自由,不仅是对自我的宽恕,也是对女儿执念的一种释放。小说家的能力太强了,让人觉得米兰达既存在,又不存在。
同样是幻象,《暴风雨》可以说是以幻象来推动复仇大计一步步进行,然而在《女巫的子孙》中,幻象映射到人的身上,反而显露出小说家隐藏在文本中的隐喻,一种关于工业文化推动下,探讨监禁与惩罚的命题。映射了活生生的人,可能作为爱丽儿和奴仆们,用来被改造变好,也可能成为囚犯被监禁而失去了做人的自由。
牢笼
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牢笼一共明显的地方有八处。这也是诸多导演在分析《暴风雨》的时候,会提及的一个要素,这个要素至关重要,能解析被囚禁后的人们心理变化。然而《女巫的子孙》中小说家提出了第九个牢笼,就是这个《暴风雨》剧本本身,囚徒就是《暴风雨》的普洛斯彼罗。
在牢笼中的人们,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和惊人的能量,完成一个个表演任务。这一切也是在牢笼中的菲利克斯所给予的,他提供了引导和机会,他的魔法帮助了牢笼中被困的人们,而牢笼中的人们同样帮助了菲利克斯走出牢笼。
《暴风雨》的第九个牢笼是剧本本身,映射在菲利克斯身上,即是他的心灵。
严谨的结构,可提炼讲述的东西太多,需要读者自己一一体会。莎士比亚写《暴风雨》的时候,那个身处的时代并没有高科技的东西,我们现在却有着比精灵们更强大的工具和实力,这一切跨越了几百年,命运本身仍然是常态,没有新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