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面对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感到压力山大、累、脑子甚至会晕乎乎的,这样一天下来,还是会有未完成的任务,你是不是也过这种情况?
又或者会感到焦虑、郁闷、精神崩溃,所干的事都动力减半,如果有这些情况,我们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压力、动力、时间、目标等都很必要的。只有我们掌握好随时调整自己身心节奏的技巧,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健康和更有幸福感。
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依靠大脑思考后做出决定和判断的,这就要好好善待并了解我们的大脑。
小林弘幸教授在《24小时大脑》中用80个高效实用的科学用脑和精力管理习惯,通过赋能大脑,帮助我们走出焦虑、抑郁、精神不振的情绪,并疏解压力,能高效率处理好各种事情,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让自己每天都元气满满的。
我们的大脑有独特的工作节奏,当我们了解清楚大脑的节奏,跟上大脑的频率,生活、工作节奏,和大脑的工作节奏相互配合,让你在工作和学习中更胜一筹,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活力四射。
生活中不要太多思虑,该干活时就好好干,该放松就放轻松。大脑每天都需要“分时段” 和“格式化”,这样才能让我们按排好工作、理清思想、压力以及自我更新。
那么,一天当中的用脑时间,我们应该如何分配呢?
早晨6点,是唤醒大脑的最佳时间,睁开眼大脑自然就有了想法,新的一天就开始了。这时是我们大脑最清醒时刻,我们要抓住这个时刻去完成有难度和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们能高效利用好早上的时间,并取得成功,你这一天都能保持最佳状态,所以,我们要把昨天的失意屏蔽,减负、轻装上阵,我们才能全力以赴开启新的一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不要浪费时间。起床后3小时是大脑注意力最集中、活力“爆表”的晨间大脑,也是黄金3小时。
《24小时大脑》将一天分成4个阶段,即起床后、工作中、睡觉前、美梦中,对每一个阶段养成的习惯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阶段,是(6:00~9:00),是起床后的黄金3小时,养成21个晨间习惯,打造活力“爆表”的晨间大脑,打下一天抗压的基础。比如早晨起来,打开窗帘,沐浴阳光,唤醒你的身体,喝一杯水,吃一顿早餐,给身体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帮助我们的大脑提供足够的能量,等等。 早晨是大脑的第一个记忆高潮,可以安排30分钟的背诵,大声多读几遍,记熟的可能性比其他时候效果更好。
第二阶段,是(9:00~18:00),是工作中的钻石9小时,养成29个日间习惯,打造集中精力的日间大脑,有效隔离工作压力。 一天中这个阶段时间最长,要求养成习惯最多的阶段。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生活之类,比如在工作之余感到头脑昏沉,可以爬爬楼梯,抓住“带薪健身”的机会,把需要高度用脑的工作放在中午12点以前,因为上午是大脑最活跃的时段,而在午间要为大脑加油,选择自己喜欢的美食心情更佳。餐前喝上一杯水,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还可以避免餐后打瞌睡。午餐不宜吃得过快、过饱,午餐只吃八分饱,让你拥有最好的工作状态。
第三阶段,是(18:00~22:00),是睡觉前的白金4小时,养成13个晚间习惯,打造深度放松的晚间大脑,彻底消除当天的心理压力。 睡前1小时,强逼自己放下手机,避免用脑过度,这个时间的习惯也与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早一点吃晚餐,尽量选用温热的食物,晚餐后去散散步,不吃含糖高的食物,养成整理收拾房间,好的生活环境,使自己释放心理压力。等等。
第四阶段,是(22:00~6:00),是美梦中的甜蜜8小时,养成三个睡眠习惯,为大脑“格式化”,清除无用垃圾信息,打造轻松而创造力“爆棚”的夜间大脑。 好的睡眠质量影响大脑的键康和第二天的状态,就是不熬夜,发发呆放空大脑,给大脑喘息的机会,因为睡眠不足会降低大脑的活力、和免疫力,把一周中的某天定为“睡眠日”,建议10点前就上床睡觉,最好睡到自然醒。在周末的时候写一篇“未来日记”,写日记最能调节情绪,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亲手写的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达成了愿望。
书中的80个习惯,就是大脑使用与保养的说明书,能够很好地让大脑在一天中每个阶段都保持良好的节奏状态,只有科学遵循大脑运行机理,才能让每天足够精彩,让我们从容地应对压力,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