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猩球崛起》前,不妨先聊聊他的起源前作。
《人猿星球》系列的故事起源于1963年法国作家皮埃尔·布 的同名科幻小说。
1968年的首部《人猿星球》电影就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在故事背景和结尾上做了修改,继承了小说的主题和大部分情节。
原版故事的魅力是非常多元的。
一个讲述现代人因为光速旅行,闯入猴子成为智慧生物、人类变成牲畜的世界里。
这个故事综合了星际旅行、时间穿越者、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循环重启这诸多精彩的要素。
科技和人性的恐惧
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充满了各种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那时候是美苏冷战的高峰期。世界长时间处于核威胁的紧张情绪下,那种随时会把彼此的文明炸成渣的环境催生了许多对人类文明的焦虑思考。
而在《人猿星球》系列作品里,这种倾向表现得特别突出。首部电影一开端,主角就开始了独白,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失望,离开地球就是为此。而在遇到人猿后,红猩猩学者对人类从始至终的畏惧,也是源于人类灭绝自身,毁灭自然的可怕历史。
对科技的恐慌,也在那个时代显得格外突出。其实我们经常发现,以前的科幻电影的主题几乎全是未知科技带来的灾难。
《异形》里的未来科技公司,创造了冷血的生化人,为了得到异形生物不惜残杀人类。
《银翼杀手》里的复制人杀死了自己的制造者。
《终结者》里终结者穿越到现在追杀人类幸存者首领。人类自己的人工智能“天网”发射了核弹,杀死了30亿人。
《黑客帝国》里人类与机器人大战失败,被机器世界当做电池使用。
《人猿星球》红猩猩为了避免猿族重蹈覆辙,甚至炸毁遗迹,放弃去接触人类科技。但讽刺的是,电影里的人猿社会,其实和我们熟悉的人类社会并无二致,也充满了阴谋、杀戮、甚至是谎言和官僚主义。人猿取代了人类,但他们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人类曾经走过的路。
对人性负面的警醒,充斥在这些科幻作品里,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人类拥有着能把自身毁灭几十次的力量,不安和失控的危险时时刻刻体现在这些电影作品里。
猿族的崛起,人类的落日
而《猩球崛起》系列,虽然没有旧版时间穿越的故事背景,而是讲述凯撒带领猿族的崛起之路,但对于人性的思考却是和旧版一脉相承的。
《猩球崛起》系列讲述的既是猿族的崛起,也是人类的落日。
这个系列的最终走向,并不是我想象中凯撒统一猿族,奋起反抗打败人类的过程。
一开始,是人类自己制作的病毒失控、扩散。
而结束,是最后的一批人类互相攻击,自相残杀,然后统统被大自然掩埋。
凯撒的道路,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次的逃生,以一个参与者的旁观角度,目睹了人类的终局。
第一部的时候,人类还是人类,只是凯撒说出了第一个单词。
第二部时,我们觉得人类和猿族的界限似乎正在模糊。
到了第三部,当上校建立邪教般的防抗组织,杀死感染的同类、将猿族抓住当奴隶使唤,最终人类自相攻击毁灭时,似乎猿族才更像人类了。
我想这才是《猩球崛起》三部曲的意义。人性中有着毁灭、贪婪,也曾经有着善良、亲情、爱情,就像凯撒所表现出的情感一样。我们在看这系列电影时站在凯撒一方,其实就代表了我们的倾向。
人类在恶中毁灭,猿族在凯撒的英雄人性带领下安顿在河畔,等到千百年后,故事又回到《人猿星球》的故事,猿族再重蹈人类覆辙,轮回不止。
凯撒的人性史诗
不同于旧版五部曲的宏大环状叙事,《猩球崛起》更为细腻,更为在乎表现凯撒的个人心路历程。
其实这也是旧版难以做到的。归功于安迪·瑟金斯的精彩演出和面部捕捉技术的成熟,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表情丰富的凯撒。就这一点来说,给安迪·瑟金斯颁奖不为过。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一样有一个人猿决战的大场景。并且因为凯撒的悲壮结局,电影本身其实是带有悲剧性质的。但显然这部电影的节奏处理得不算太好,让人觉得有一种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觉:没有抛开个人的大战争场面,影片的一大段其实是凯撒自身的内心矛盾。
凯撒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猩猩的崛起,而是“人”性中克制、善良、感性一面的崛起和自我维护。
而人类的最终灭亡,则是抛弃这些情感的过程。
当上校为了阻止病毒传播杀死同类甚至是自己的儿子时,人类其实已经灭亡了。
大自然在最后雪崩全灭人类军队,其实也是文艺作品中一种由来已久的修正历史。
宫崎骏《幽灵公主》里,麒麟兽作为大自然的具象化,一开始是代表生死的绝对中立的存在。然而在人类为了贪欲不断毁灭自然、甚至夺走麒麟兽的头后,绝对中立变成了绝对毁灭。
需要人类拯救的从来不是自然或者地球,而是狂妄的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