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看美食节目,记录片,电影,电视,综艺,只要是关于美食的,我都可以守着一直看,看到口水流出看到肚皮咕咕叫。都说不开心的时候就多吃点好吃的,胃满足了,人也就开心了,对我来说太适用了。
记忆最早的应该是上学时看东森台的《食字路口》,介绍台湾的各式小吃,那时候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去台湾吃夜市,可惜到现在也未能成行。看的第一部大银幕美食电影是《料理鼠王ratatouille》,也学到了关于法式传统食物的第一个单词“ratatouille普罗旺斯炖菜”。
提到美食节目,不得不提我们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了,记得第一季横空出世时,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追捧,原来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还有那么多听都未曾听过的美食存在,原来我们的诺邓火腿可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一拼(不过现在听说因为诺邓地区管控不严格,有人因此钻空子,在火腿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想想真是怒其不争)。因为第一季的播出,我开始了祖国大地找寻美食的旅程,下定决心吃遍大江南北。
好朋友推荐我看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一集短短的30分钟,有一半时间都是五郎的用餐特写,配上奋进的音乐,独特的解说,阿叔的表情说明了一切,让人无论何时都想要跟他一样大快朵颐。每次看到阿叔吃吃吃的陶醉,就感觉自己,饿了。我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完了四季,给自己又定了个新目标,奔向日本,吃吃吃。不过在日本呆了好几年的小韩同学跟我说,日本的食物都比较清淡,像我这种无辣不欢的,去了估计吃不惯讷。
去年无意中看了本原版书《eat pray love》,书中女主在失去所有后,只身前往意大利学习语言,文中对于美食的描述并不多,可在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主人公对意大利美食的热爱,披萨,意面(中文简单的意面完全不足以描述pasta的种类),芝士,肉,海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诱人。曾经跟姐姐一起结伴在瑞士的意大利语去Lugano游玩,那里已经是靠近意大利,饮食已然差不多了。记得我们到达的第一顿饭是在路边随便挑了一家餐厅,第一餐我们两人吃了一份海鲜意面,一份薄底披萨,配上当地特有的辣椒橄榄油,别提多畅快了。因为价格实惠,我们就把每餐饭都定在了那里,三天后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们的食量已是大增,每人一份海鲜意面,一份披萨。。。。这几天一直见面的侍者小哥都笑的不行。
想起很早之前看的一本书《托斯卡纳艳阳下》,作者将自己在托斯卡纳自给自足的逍遥生活用最平实的语言和生活场景展现给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到了夏季,跟爱的人一起收摘橄榄,用自己种植的香料做菜,那时候想着,如能有机会,一定要去托斯卡纳寻一所房子住一段时间,好好体验一下“惬意的乡村生活“。
在看孤独的美食家系列时,发现了另外一个讲美食的日剧《深夜食堂》,如果说“独孤的”是各式美食的盛宴,让人可望不可及,那么深夜食堂就是平淡朴实的美食集合,就像片头说的,在孤独的深夜里给人以温暖。每一集短剧基本都会介绍一个简单易学的家常美食,并配以详细的制作,因为此剧,我学会了做土豆沙拉,牛肉汤。现在又开始重温一遍,准备多学习学习。
如今每天在家,一有闲暇时间,就开始钻研食谱,今年的任务就是争取每周学习一个新菜。比如今早我照刚学的方法煮了皮蛋瘦肉粥,连吴同学这个对粥不怎么感冒的人都说好吃,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一下自己。
美食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法国人引以为傲的蜗牛鹅肝甜品,意大利人最爱的披萨火腿芝士意面,连建国只有几百年的美国人都有自己最爱的burger和hotdog;在历史的发展中,食物的演变标示着人类的文化进程,从最初的果腹需求到后来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表明了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各大菜系都有其独特性和代表作,百家争鸣,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中华美食,连我们的包子在纽约都能成为一大风景。可这么多年中餐申遗都铩羽而归,不失为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