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学科性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该学科的认知结构上的某种缺陷所致。对由认识结构缺陷导致的学科能力下降的学生的辅导,关键任务之一是促进其获得相应的认知图式,即有效知识经验。
应用题学习困难的表现及其类型
1、学科基础知识薄弱,阅读题目时不能从语言描述的问题情境中看到解决问题的契机。对这类学生,应该先从如何理解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开始进行补救性辅导。
2、题中阐述的问题都通过阅读弄明白了,但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去解决问题。这是解应用题过程中程序性知识薄弱者,他们需要通过训练获得一种知识----如何根据题中的情境和条件,按时正确的程序去解决问题。这类学生在中学阶段较多。老师也有很多相应的训练办法。
3、学生在试图通过阅读去理解问题时,对问题的意义表征受阻。在小学学习应用题阶段遇到困难的学生大多属于此类情况。
知识表征解释和解决
第三类型的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表述语言障碍,即“词—像“自动联系表征形成不良。每个解应用题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的大脑里,都建立了大量的自动反射的语词(句)与具体表象经验的自动反射。一口气读完问题后,一个完整的问题情绪意义画面便清晰地呈现在解题者的脑际。当学生的大脑中的这种能够自动化同步实现的条件化语词与意义表征知识组块非常有限时,便在读题时呈现的画面上出现一个个黑暗区域,接下来,便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暗区域,冥思苦想,其它思维便无法进行下去。
许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本来已经掌握了如何处理问题的认知策略,比如要敢于跨越像“轧钢“一类的词汇,直奔问题的实质去求条件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是,在一部分同学的大脑中就像形成其它条件反射一样,也形成了一种障碍性思维反应---碰到词汇生僻的应用题,大脑便暂时停止工作,涌现消极情绪,有的基于形成不经思考便放弃当前问题的过敏性反应。
智力类型现象
我们认为有的学生学生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其实这是错觉,即把后天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差异导致的学习智能差异误认为是先天性的智能倾向。这种倾向主要由两大原因造成:知识学习的同化效应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潜意识情绪反射效应。情绪反射效应形成的根源之一在于知识学习成败所致。一旦知识学习获得成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其消极情绪反应大多不治而愈。所以解决学业智力类型问题在于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同化规律与同化策略。
同化也就是“吸收“,把知识变成原有知识的一部分。同化的规律是,一个人大脑原来哪方面知识经验的多少,对于哪方面学习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例如对比联想(找反义词),从一个事物联想到与它相反的事物,或从一个事物的某一特点联想到与之相反的特点。表面看来这里并存在相同因素或同化效应,事实上恰恰是由于两个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之间具有诸多相同因素所致。这些同相因素,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上的同化固定点。
大脑中哪方面原有固定点知识的丰富或缺乏的直接原因是学生早期的生活环境影响,导致地功课学习和操作学习的情绪反应所致。
改变一个学生的智力类型,关键是要看到这名学生某方面高能或低能背后所隐藏着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该生大脑中的原有固定知识点知识的储备数量与质量;二是该生由于原有固定点知识储备的差异,导致在某一方面容易比别人表现优越而带来的情绪上的欣喜。这两个要素中,原有固定点知识是问题的根,情绪反应则是由于原有固定点知识储备与质量状况所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