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把《极端之美》看完了。
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虽然天气变得很给力,可惜老方不给力,提前约了同事打牌,放我鸽子,我正好在家里继续当宅女。
昨天就想好吃排骨烧鲍鱼。一大早就到菜市场买回来,顺便洗干净,因为烧菜是老方的事情了,谁让他出去打牌,是要付出做家务的代价的。
在他烧饭做菜之际,我把昨天没有临摹完的“琴赋”给写完后,正好开饭。拍张照片给女儿看,她气得直撇嘴:“我在家那么多天,老爸也不烧个排骨给我吃。”我看了故意给老方看,他居然说是我不给他机会,果然,是个“常有理”,做对做错都能找到理由。
下午,老方去打牌,我在家练了两张“曹全碑”,又写了一张“多宝塔”,时间就到五点多了。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沾沾自喜。这几天在家里每天练字,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在进步,写得流畅很多,同时专心度也在提高,为今年的十一假期点赞。
晚上,就是享受读书的时间啦。余秋雨的《极端之美》已经在读差不多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了,每次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读,因为属于理论性的读物,进度不快。每次在读之前,都要往前翻一翻,理清思路后才继续。晚上大把的时间用来享用,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是在学习书法后,小红书里推荐的,买了有一段时间,前段时间迷恋比尔波特的书,一直没有看。《极端之美》是文化学者余秋雨沉淀30载,执笔开讲“文化美学”。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他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人格最抽象的一种描绘方式,一个人从小每天在书法当中慢慢地磨炼,就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品格。只要懂书法,从满纸云烟当中就可以看得出中国文化人格。而昆曲,堪称东方美学格局的标本。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其中,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为此,余秋雨教授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以笔墨收尾。
最初被吸引,除了余秋雨这个大名之外,还有就是书法和普洱茶。因新近对这两样比较感兴趣。普洱茶是我喜欢的,尤其是熟普,那种糯糯的,厚实的茶汤,温暖的味道,喝起来就让人忘不掉的那种。对于我,仅仅是个爱好而已,而看了书后才知道,原来余秋雨和马兰是普洱茶专家。马兰只要喝上一口,立刻能辨别出这种茶出自于哪个山头,这就厉害了。用余秋雨的话说:“唇齿一扪,就能感知每一座山。书中还介绍了各个时间段普洱“号级茶”的排名,呵呵,这也不是我等能随意发表意见的级别了。我呢,就是读一读,做个了解。这个,真的是有点冒犯了!
至于书法,也是报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来的。余秋雨是从书法的历史来讲解的。
“这笔墨肯定是人类奇迹。一片黑黝黝的流动线条,既实用,又审美,既具体,又抽象,居然把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连接起来了。千百年来,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什么都可以分裂、诀别、遗佚、湮灭,唯一断不了的、挣不脱的,就是这些黑黝黝的流动线条。”
他从甲骨文写到了楷书,从秦汉写到了清朝……如数家珍般的细细道来,让我这个书法小白渐渐的明白了一点线索,虽然还不太能弄明白如何去欣赏书法,好歹知道了一些关于书法的历史……
一本值得拥有的书!一个充实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