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这节,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理解了:加强信号能量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注意」。
为什么要「唤起」注意呢?这跟后面华杉老师将会讲道的『消费者四个角色』中第一个角色的特征有关,即:「受众(接受我们的信息传播的大众)」的特点:第一是茫然,第二是遗忘。也就是说,人在信息环境中其实是一种“神游”的状态,注意力要么是涣散的,要么是沉浸在自己头脑中,想自己的事情。外界大部分的刺激信号对这个人是无效的、视而不见,人因为精力是有限的,这是身体的一种节能和保护机制,身体自动会将这些“跟自己无关”的信息屏蔽在外。
在「受众」这样的状态里,想要被「受众」看见,就像在人群中叫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首先得通过喊出这个人的名字,『唤起』他的注意,他才会停下来看见你,然后才有机会「发生沟通」,进而了解你。
「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消费者的行为反射,企业通过「传播」和『广告』想要获得的行为反射有两种:①买我产品;②传我美名。其次是要明确,怎么样才能促使消费者做出这两种行为反射呢?
华杉老师在前面讲道:“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也就是说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先受到外界信号刺激,然后做出行为反射;②整个传播的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刺激和顾客行为的反射。”
这里让我清晰,「人类行为的发生机制」是:受到外界信号刺激—做出行为反射,这样一个机制和原理。因此,想要获得行为反射,就要在「刺激信号」以及『刺激信号的能量』上用力。也就是华杉老师讲道的“设计符号的刺激和顾客行为的反射”。
加强广告的信号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信号本身的能量”,也就是「广告」的内容和形式;第二部分是“信号发生的渠道”,也就是「传播」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