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92条辨:“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原文解释】:阳明病,起初食欲正常,大便通畅,小便反而不利。病人感到骨节疼痛,好像有翕翕发热的症状,突然发生狂躁不安,不断地出汗,随之而病解除。这是水湿之邪不胜谷气,邪随汗出,脉见紧象,所以知为病愈。
这192条和191条很相近,191条是不能吃,这192条是想吃,但是,有骨节烦疼,有热的现象。
“阳明病,欲食”。想吃东西就是脾脏功能还可以,但是不见得已经开始吃东西了。
我们要知道胃的常态,就是胃里的热,这个热除了能把水气化掉以外,同时把食物煮咀弄碎,然后送到小肠去消化吸收。
我们知道,我们人体有津,有液。这个液就是食物吃到胃里面去以后,因为食物里面含有水分,这个水分与食物混合在一起通过胃进入小肠消化以后,产生出来的液,这个液充足以后,就是营养剂,骨节可以曲伸,才可以把骨髓补得很好,补脑就是补髓,也叫补髓益脑。
“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因为吃进去的食物没有办法供应营养。如果说是小便不利,骨节疼。小便不利,就是肠胃的功能不是很正常,没有办法把食物化成液,补不到骨髓上面去,才会有骨节烦疼的现象。
“翕翕有如热状”。肠胃的蠕动不是很好。当肠胃的蠕动正常的时候,就把营养消化给四肢。但是,有时候又没有,也就是说时好时坏,所以会感觉一阵一阵的热。
“奄然发烦,濈然汗出而解者”就是胃气要回来了。
“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就是肠胃功能不是很好,食物与水还是混杂在一起,没有办法完全区分开来。水不胜谷气,就是脾脏的功能很好,胃的热量不够。
这种情况,张仲景也是放在阳明篇里,因为阳明篇就是讲的肠胃的问题。
191和192,这两条都不要去攻他。大便要从到尾都硬的,才是正阳明。191条的先硬后溏,这就不是正阳明,所以,不可以攻。
192条小便不利,大便自调。我们正常人是早上起床就要排一次大便,而这个患者可能是刚吃完东西就要排大便,因为水不胜谷混在一起,这些都不是正阳明,都不要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