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大学时代就有所耳闻,工作之后也被同事再三推荐,可是却迟迟没有真的遇见过它,直到今天,在下定决心要好好阅读、写作的第二天,我走进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心里想着毛主席的话: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那么,就从今天开始读书吧!再难的问题都会被解决的,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天读一章,半个月读完。
在第一章里,作者雷夫最强调的点就是:让孩子们来到教室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平时的纪律对于上课至关重要,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如何能让孩子们养成好的课堂习惯。奖励和惩罚我都试过,但现在反思,有时候我的惩罚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很可能是没有合乎逻辑。记得有段时间,我让班里调皮捣蛋的几个孩子打扫卫生,结果他们不但不觉得这是惩罚,反而很开心,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对于这些好动的孩子来说,参与活动反而是他们喜欢的方式,雷夫给出的建议是:让课堂尽可能生动有趣,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我恍然大悟,看来惩罚也要因人而异,今后这些孩子再影响课堂纪律,就告诉他,暂停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是呀,言传身教,教师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不就是把对学生的要求用在自己身上吗?于永正老师提倡“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他还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一手好字,一篇好文,良好的言谈举止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孩子喜欢写作,喜欢语文,你就成功一半了。”这些都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很多时候,我在想我的孩子为什么字会写得那么敷衍,为什么考试屡屡低分,为什么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有时候反思,我是不是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没有按照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班里有个女孩,注意力很不集中,一年级习惯很差,后来了解到,家里有个弟弟,爸爸工作不在身边,妈妈抚养弟弟甚至没时间来接她。有时候会和颜悦色对她放低一点要求,可对于她的懒散行为还是忍不了要严厉批评。但就是这个女孩,经常中午不睡觉,要画一幅画给我,每天见到我都要很认真地问好,我出差没回来,她记得清清楚楚和我说:“老师,我们都四天没见面了。”我能真切感受到她对我的依恋,这种依恋也体现在,尽管我对她很严厉,但相对于一年级来说,二年级的她写字已经工整很多,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这两天,她又会频繁跑到办公室找我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告诉她要学会自己解决,不能什么事都找老师。但是不是因为我没能给到孩子所需要的反馈呢?
想起来至今为止,除了口头表扬,我还没奖励过她任何小礼物。那就从明天开始,先给她一个小礼物,再和她好好谈谈心吧。突然想到培训时,包校长说过的话,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好老师,孩子自然也就亲其师信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