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太平公主写给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热搜了。
其实该墓志铭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土了,只是最近陕西考古博物馆面向社会试运行,才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至此,这对被历史抹去的“婉平”CP在历经千年以后才呈现在世人眼前。
太平给这位巾帼宰相的墓志铭写道:
“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大概就是说,自你走后,天地动容。山河失色,物是人非。我仰望坟茔边的树,依稀能听见风中你的声音。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寄处。但愿一千年一万年以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地记得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这谁看了不说一声情深义重,写得多浪漫啊。
有人说,这就是考古的意义。
但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次考古发掘,却是以悲剧收场的。
01
1955年,郭沫若、吴晗等人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由,上书国务院请求对十三陵中的明朝统治者朱棣的长陵进行发掘。
待获得批准后,长陵考古发掘工作便秘密展开。
不过在发掘长陵时,费了好大劲也找不到入口。
于是,郭沫若等人又打起了定陵的主意,朱棣的长陵也因此逃过一劫。
明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年一1620年,年号万历)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陵寝。
朱翊钧10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
他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即位之初,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下,他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到了后期,却沉湎于酒色之中,荒于政事。
在位的48年期间,28年不上朝,成年累月深居后宫,不视朝、不祭天、不拜祖、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懒政记录。
这位少年天子,21岁便兴师动众为自己修建这座豪华陵寝。
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总共耗费800万两白银。
要知道当时朝廷一年的赋税总收入就有400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光是修建陵寝,万历皇帝就花了朝廷两年的赋税总收入。
就在考古人员怎么也找不到长陵入口时,却意外发现定陵的一处城墙有明显坍塌的痕迹。
考古人员赶紧对其展开试探性发掘。
刚挖了一米深,就发现一块镶在墙壁里的石门上清晰刻着“隧道门”三个字。
连续挖了数月后,又发现一块刻了字的小石碑,上面清晰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据专家介绍,明朝喜欢把地宫墓墙称为金刚墙,也就是说,这个石碑无疑就是一块指路石。
唉,这万历皇帝啊,是生怕别人挖不到他吧,在偌大一座皇陵下埋指路石,指引后人去挖他的老窝。
02
1958年9月21日,考古人员打开了万历皇帝的地宫。
中国古人事死如事生,他们认为人死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还要继续享受人间的生活。
SO,无论是什么身份,死后都会有丰厚的随葬品。
帝王更不用说,他们的随葬品不仅多且珍贵。
据考古人员回忆,定陵打开后,里面塞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尤其是那些珍贵的丝织品,好似新的一般。
此次考古出土了一件稀释珍宝——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
这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等隆重典礼时穿的礼服,是龙袍中最为珍贵的精品。
此次挖掘共出土各类器物三千多件,这些器物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和金冠等等。
看了图片后,耳边不觉会响起定陵挖掘影像中那句阴阳怪气的旁白:“看来,他们是至死也不肯放弃这种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的。” 😄
03
决定读《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时,我是抱着窥探皇家秘闻的心态去的,但是读到最后,却有种心痛的感觉。
以我国当时考古工作的技术水平来说,是无法承担这样大规模陵墓的发掘工作的。
当时出土古物的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还不过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万历皇帝墓的发掘注定是一场悲剧。
此次发掘最大的悲剧并不是皇陵地宫被打开,而是打开之后就结束了。
这次考古,导致大量珍贵文物被毁。
因为没有妥善的保管技术,那些华丽的丝织品经冷空气的侵蚀,慢慢变硬、变脆、变色。
那些光彩艳丽的刺绣珍品出现大面积的黑斑,并开始整体霉烂。
在被毁的丝织品中,有些制作工艺以现在的技术都无法复原。
当然,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帝后三人的尸骨被毁。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帝后尸骨被拉出来作为地主头子进行批斗。
这还不够,他们还将尸骨抬到定陵博物馆前的广场一把火化成了灰烬。
唉,都死了几百年了,还要被拉出来批斗,按照当时的逻辑,是不是得把所有地下的人都拉出来批斗一番,他们曾经不都是地主吗!
万历皇帝身上存在很多谜团,前面讲他28年不上朝,有人猜测这跟他是个瘸子有关,还有史料记载他生前抽过鸦片。
如果万历尸骨还在的话,以今天的技术给他做个尸检,就有可能得到答案。
但历史没有“如果”,这些猜测将永远成谜。
定陵挖掘也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一个悲剧,此后,国家不再允许主动挖掘帝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