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爸昨天跟老朋友聚餐,席间朋友抱怨到他们公司的员工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完全没有自己在思考。
球爸发现跟他以前开公司时,遇到的状况是一样一样的。老板规定好员工的工作,一旦有了规定,员工就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1.从育儿中学会放弃控制
史记中有云,“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成语“因势利导”就是从这段文字中来的。
我看到著名投资人吴军,在他的《硅谷来信》是这么评价的:
太史公的这段话,讲述了一个从教育,管理再到商业普遍适用的原理。以教育为例,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自己发挥特长潜力,我们今天说的像哈佛或者斯坦福给予学生的教育就是如此。差一点的教育是用利益鼓励他们,比如奖学金就是这个目的。
再差一点的就是灌输式教育,所谓的教化,比如衡水中学那种方式就是如此。还有更差的就是天天看着孩子,这样孩子的人是给管住了,可是心没有给管住。
当然,最差的教育方法就是和被教育者顶着干。家长(和老师)可能有体会,一旦开始和孩子顶牛了,这个教育就失败了。
球爸从研习“无条件养育”之后,就顿悟到做商业、管理员工和养育孩子是相通的,必须放下控制,因势利导。
领导给员工填鸭一个任务,员工就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的螺丝钉。
父母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帮孩子做决策,真的是在帮孩子吗?真的是“善者”吗?
2.孩子也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以前球爸开公司的时候,一直想不明白,花钱雇了那么多人,最后感觉活儿还是他一个人做。只要他自己一松懈,整个公司战斗力就下降。
每周开例会的时候,球爸作为Boss会把工作任务分配下去,不同的项目有相应的人员跟进。他事无巨细,很想放手,为了出业绩,又放不了手。
那个时候,球爸想了很多办法,办公室装修得充满创意和轻松的氛围,咖啡吧、小点心、零食应有尽有,提高福利带员工们去旅行,搞团队建设过圣诞玩狼人杀,为创新和学习设置奖励,头脑风暴让大家提高创意......
最后是所有在公司的同事们都相处的不错,就是不出成绩。
这就像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以前开公司时,只想着激励员工,却没有问过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本新书《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中说,未来的企业中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联盟的关系。员工入职时,跟公司签订的是一份由双方独立达成的,有明确条款的互惠协议。
就是在这种关系里,员工的个人成长被看到很重要,是让每个人都能有主人翁精神。
所以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只是想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要把孩子当作家庭的一份子,他们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需要有主人翁精神。
3.我们没有办法教会孩子,我们自己都不懂的道理
2016年11月8日,球爸结束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和球妈一起专心经营,我们的第二个孩子——球球的日记本。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我们很专注地写我们在育儿的体会,做到每天更新原创内容。像育儿大咖小巫老师有转过我们的文章,PET效能父母的女神微微辣和安心老师也有看到过和推荐过我们。作为我们刚刚做父母11个月,就能被大咖们看到是非常开心。
当我们用心做自己热爱的事,并想着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一切好资源就会向我们聚拢。
这种状态不是以前为了讨好客户,把客户当上帝,为了赢收被公司绑架,生活过的很辛苦,又失去自我的感觉。如果一个公司老板是这种感觉,员工又怎么学得会自我激励,出成绩吗?
我们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够快乐而美好,那我们先要活出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每天只为眼下的柴米油盐而苟且,孩子怎么能看到人生的大格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