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涉及到的情绪内容比较多,这是我在学习理论过程中摘录,分享给大家:当然我也有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案例,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中,效果不太好,不是思想不好,而是,小朋友在生气时,无法控制自己,必须有孩子自己在内心完成,这是一种本领,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情绪管理,我在实践中,每天一小步,打怪升级中!
“情绪的燃烧”是一种孩子容易接受的描述方式,我们把引起情绪的原因比喻为一颗火种这颗火种可能是一个念头或是一件事情。而情绪本身,就是火种点燃的一团火焰。假如这一天你恰好过得很不顺心,那就像旁边多了一桶汽油一样,这桶汽油会使火种引燃起比往常更凶猛的火焰。火焰的比喻非常适合焦虑的孩子,因为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常常会觉得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接下来,他们要学习的就是用水来浇灭火焰,而灭火的“水”就是那些可以帮助他们冷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向朋友倾诉,等等。
情绪的火焰往往由这样一些元素组成:首先是生理上的本能反应,比如脸颊发烫,手脚冰凉,哭泣,尖叫,肌肉僵硬,胃部抽紧;其次是内心的某种整体感受,如恐惧、愤怒、快乐或悲伤(有很多比喻都是在形容这种整体感受,例如“心往下沉”);还有就是面部表情、说话语气以及肢体语言。可是,陷人情绪之中的人未必会察觉到自己这些身体上的反应。
组成情绪火焰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行为冲动,例如:愤怒会让人想吼叫或打人,恐惧会让人想逃跑,悲伤会证人想要蜷缩在被子里或者向也人寻求安慰。
理解火种的组成,则更为重要。想象一下这个情景:有个人踩了你一脚,你的心里顿时一阵恼怒,这就是灭种和最开始的灭焰。接下来,火焰会烧到多大,那就要看火种的组成了。组成火种的元素,不仅是“有人踩了你”这件事,还包括你心里的想法。假如你认为“他是故意的”,那么火焰一定要比你认为“他是不小心的”时大很多。再想象这个情景:窗外突然一声巨响,把你吓了一大跳。声音是火种的一部分。同样,火焰的大小取决于火种的另一部分——你的想法:“有小偷”与“是风吹的”,两种想法所引燃的火焰会大不相同。
因此,表面上看,情绪的火焰似乎是被外部事件所引燃的,然而事实上,让火焰熊熊燃烧的,往往是我们内心的想法。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因为不同的心理作用,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你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吃糖。假如他心里想“我太想吃糖,吃不到我就会死的”,那么他此时的情绪会是悲伤;假如他想“凭什么不让我吃?太不公平了”,那么他此时的情绪会是愤怒;而假如他想“那也没什么,反正明天我也能吃到”,那么他就不会有太强烈的情绪。
如果内心中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世界的信念,常常是那桶助燃的汽油。有些信念会让焦虑的情绪愈演愈烈,例如“倒霉的总是我”、“糟糕的事很快就会发生的”、“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相信”等。如果你能挖出这些深藏内心的念头,那就能明白为什么有时候稍不顺心,就会引起强烈的情绪。
与此同时,有些信念会发挥阻燃的积极作用,比如“绝大多数时候世界是安全的”或者“总会有人向我伸出援手”,都会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在疲惫、饥饿或者寂寞无聊的时候,孩子更容易情绪激动。每个父母都深有体会,孩天在这些状态时,就像身边摆满了汽油桶一样,一丁点儿火星就会引发一场大火。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尽量预见、提前预防,尽最大可能地避免燃烧物的积累。
如果我们只有火种、火焰和汽油,那么任何情绪都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好消息是,我们有水,可以帮助扑灭火焰。只不过有时候,火焰似乎越来越大,但这是暂时且必经的过程。
情绪的燃烧”这个比喻,“水”代表着让情绪冷却下来的理性思考,激活越多的大脑区域,就会越有效地减弱情绪的火焰。
另一种激活更多大脑区域的方法,是详细描述情绪给人带来的生理感受:“我感到手和胳膊都在发麻,胸口发紧,心跳得很快。”
即便是更为笼统和宽泛的意识,也能有所帮助:“我的焦虑症发作了,但是周围并没有危险,过一会儿就会好的。”
运动能够使大脑全面活跃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健身、舞蹈和瑜伽可以很好地减轻痛苦的原因。
理智脑的介人,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了行为冲动的火焰上
我气疯了,真想揍你一顿,但是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算了。
一看见他的新发型我就想笑,但是这样他肯定会生气,还会难我不想破坏我俩的友谊,所以我必须忍住。
·我真想要那辆自行车,但是偷东西可不行。
父母和老师常对孩子说:“生气是正常的,但是打人就不对了。”说得没错,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没有切中要害。它漏掉的关键环节是打人的冲动。
为了帮孩子克服这种冲动,我们应该让他了解到:“生气是正常的,而且这么生气时,就会想打人。但是打人是不对的,所以必须控制住自己不打人。
有时候这真的很难,但是你一定能做到。”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克制所有的行为冲动。有的冲动是不合理的,而有的却是合理的。有益于生存的行为冲动,或许是人类拥有强烈情绪的根本目的,例如有些情绪会激发我们逃离危险,有些会让我们对抗威胁,有
些会驱使我们寻找温暖的怀抱,还有些会让我们向所爱之人表达真情。
“我真的必须这么做吗”,是我在一节瑜伽课上学到的练习。这个练习验证了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行为,而不必听命于每一次冲动。
你可以自己先体会一下这个方法,然后带孩子一起尝试练习。首先做加次深呼吸,接下来在呼气时,尽量排出肺里的所有气体,然后屏住呼吸,不要吸气。此时请关注自己很想吸气的冲动,关注这个冲动越来越强烈的感
觉,但请尽量控制住,直到你的身体告诉你真的必须吸气了睡,从慌乱地产生冲动,到真实的需求之间,会有一两秒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差。
成熟的标志,是知道自己的某些冲动是不理智的。然而在这方面,有些成年人并不成熟,(他们经常跟着冲动去行事。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应对不合理的冲动。例如,他们可以在脑里想象一个行动面不真正去做(就好像每个人都会有报复别人的幻想,
并不者行动)。对于如何化解强烈的冲动,玛莎·林翰提出了不少建议是采取与冲动“相反的行动”。例如,假如你因为什么找个地方躲起来,那么建议你找个信得过的朋友,让他听你倾诉,同情你的遭遇;假如你的心跳很快、呼吸急促,那么就做几次深呼吸;假如你的拳头攥得紧紧的,那就试着慢慢松开手。焦虑的时候,逃避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冲动,但是逃避往往是很糟糕的做法,你应该尝试相反的行动——慢慢去靠近你的恐惧。
需要强调的是:采取相反的行动,绝不是要强迫你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一种缓和的方式来影响你的情绪状态。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采取与冲动“无关的行动”,比如散步、看书。“相反的行动”和“无关的行动”,都能够有效地扑灭冲动的火焰。
在陷入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时,我们很穿易会想“这种感觉会无休无止的”或者“这种感觉让我话不下去了”。这类想法的实际效果,是给原有的情绪增添新的焦虑,就像一个新的火种很容易点燃又一场大火一样。
对此,这条建议乍看起来有点奇怪:把注意力放在原有的情绪上,并仔细去体会它。经过练习,你会更能够接受自己的情绪,而“接纳情绪”能够扑灭一切火焰,哪怕是最猛烈的火焰。你只需
要观察自己原有的情绪,不必试图去改变它,渐渐地你就会发现,自己更能承受情绪了。接下来你还可能发现,自己的情绪在减退或者在发生变化。当我们与情绪直接对抗的时候,它会愈演愈烈,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而当我们接纳了情绪之后,它会消退得更快。
需要补充的是,“接纳情绪,情绪就会发生变化”确实是个重要的发现,但是这个发现必须由孩子自己在内心完成。
共情,其实是缓解情绪的更好途径,很多父母在发现这一点时感到相当惊讶。父母们担心,共情会煽动情绪,让情绪的火焰愈燃愈烈。事实上,理解并肯定孩子的感受,是安抚情绪的最佳途径。
关于情绪,我们谈了火种、火焰、汽油和水,但这些还不是情绪的全部。在强烈的情绪产生之后,我们的思考方式会随之改变。有个孩子对“情绪的燃烧”理解得相当到位,她把它的功能比喻为“烧焦与烧饭”。她说,情绪有时候会把人烧焦(让你失去理智或者陷入麻烦),但有时候也能烧出一锅好饭(引导你采取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或者躲避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