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yq的阴霾逐渐褪去,往昔的年味在春节前的几天变得愈加浓烈。
放炮,无疑是庆祝春节的“标准形式”,在“减排”力度的制约下,人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段去燃放烟花爆竹。
然而我对于放炮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回想起小时候的放炮经历,欢乐中难免参杂着几丝难以抹去的恐惧。
小时候的“炮”是很容易买到的,而且种类繁多,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孩子玩的“七匹狼”摔炮、威力颇大的“三角炮”、老少皆宜的“小钢炮”、急速刺激的鞭炮、会冒出彩色烟雾的“烟雾炮”以及更加普遍的擦炮。
大约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我和几位小伙伴会把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炮玩。
玩摔炮显然是不能满足我们这群皮孩子的,偶尔会买来“三角炮”或者“小钢炮”去旷野里放,其洪亮的响声让我们激动不已,但我认为放鞭炮是比较考验胆量的,特别是把条状的鞭炮一个个拆开来放,别看鞭炮的导火索稍长,但燃烧速度实在不容小觑,对于“烟雾炮”,我们点燃后会把它放到池塘里,这种炮会浮在水面一段时间,等到彩色的烟雾冒完后,它才会在水中爆炸,擦炮是我们那时最常玩的炮,把擦炮装在口袋里,边走边放,你可能就是全村“最响亮的崽”。
然而有时候擦炮容易损坏,会漏出里面的火药,我们会把这种炮收集在一起,把炮里面的火药都一股脑地倒在一块板砖上,然后用卫生纸从边沿引燃,等到火焰触碰到火药,一簇十分耀眼的白光便会在板砖上绽放,红色的砖块瞬间被熏得煞白。此等危险放炮操作,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倘若是稍微靠近一点,可能顿时就化身为“白眉大侠”了吧。
放炮时需时刻注意安全,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接下来的往事也是导致我“金盆洗手”的缘由。
那时家里在街上刚买回来一大盒擦炮,我急不可耐,想先拿出来一盒试试看,于是麻利地擦着火,引燃一根擦炮,把炮随手一扔,就有一位小伙伴喊我到他家玩,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就回来了,看到外面不远处一堆柴火烧得正旺,我就去厨房里对正在剁馅料的妈妈说“着了”,手指向门外,妈妈反应了一会儿,急匆匆跑出门外,看到自家的柴火垛都快烧没了!
妈妈左右呼喊求助,而我竟若无其事地站在一旁,邻居们见状都来救火,用一盆盆的水终于浇灭了火,还好火没有烧到上方的电线,不然全村都得停一段时间的电。
因放炮而引发火灾的我并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怪,但这件往事一直存留在我的心里,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很少会放炮,那次无意的过失时刻提醒着我放炮的危险性,同时也烧毁了我儿时放炮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