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与往常一样,发了一篇古诗文朗读,随后去洗漱,并在洗漱时间听一下自己朗读的情况。
声音文件才打开就觉得不对劲。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张字不对,好像把“张”读成了“詹”的声音,或者读得很象“詹”,总之不是很标准的后鼻音。
继续播放这个声音文件,其它地方没听出毛病,但这个张字的发音确实有问题。
幸好这是列表中最新的文件,而且这首曲词不长。等下可以抽时间重新录制一遍,然后删除当前已发布的录音,再发新录制的音频文件,这样才不会影响整个专辑中每篇古诗文所呈现的顺序。
心里这样盘算着,洗漱收拾完毕,出门沿河健走。
健步走之后、买菜、回家吃早点、录制两个短音频、做中饭、午觉、刷一会小红书、看英语、做练习题、做晚饭吃、散步,回到家已是晚九点。
夜幕拉满视野,几颗疏星,点缀在深深浅浅的蓝丝绒上。2024年4月9日的白昼时光就这样谢幕了,任谁也挽留不住。
等我慢吞吞地在手机屏上划完这些文字,又该洗漱睡觉了。
琢磨琢磨我的前鼻音吧。
云南方言两大特色,一是没有撮口音,二是前鼻音后鼻音不分,更准确地说,是直接没有前鼻音,所有的an几乎都读做了ang。
这些特点对现在的小孩子们影响较小。
现在的老师们的普通话很好,已经不似我童年时候的情况;并且电视、手机、音视频的流行都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语言感知环境。
语言是在生活中习得的,祖祖辈辈说话都不用的前鼻音,我们大多数人自然是不会的,这里的不会指两方面:耳朵听不见;嘴巴念不对。
除了播音员这类人群之外,我们七零后和更年长的人,绝大多数说话都不会发前鼻音an,一律都是ang。因为平时几乎没有人发an,所以大家的耳朵自然无法分辨an与ang的区别,久而久之嘴巴也无法轻易读准an、in、en这些前鼻音。
今早我能听出来,是坚持练习的效果。
应该是在录音的时候,眼睛识别到了山字,于是大脑发出指令:
一定要把山坡羊和骊山怀古当中的两个山shan字努力发成前鼻音an该有的声音。
毫无疑问,嘴巴收到大脑的指令,并且努力控制住了唇、齿、舌、腭的位置,两个山shan字的声音基本发对。
但在那天朗读过程中,在眼睛随后看到张养浩三个字的时候,大脑的注意力已经来不及指令嘴巴调整到后鼻音张zhang字该有的精准位置。
而且我读完之后,在自己听音并初步剪辑校正的时候,还是没有注意到张被读成了前鼻音,所以没有重新朗读。
所以才把问题遗留到了今早。
但是、好歹,听得出自已的前后鼻音,也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读者诸君,各位瞧瞧:我就是这样爱给自已理由、就是如此的小强心态
⋯⋯
要不然,怕是不能从最初朗读时数不清的错误,一直硬着头皮坚持到现在。
不说了不说了,太啰嗦了。
我只知道一件事,每年每月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如常的、不起眼的,都会在你我的无可奈何中谢幕离去。
哪怕只是一丝丝的改进,都会让每一天有一丢丢的小变化。也唯有一点一滴的小进步,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所以,我还是坚持努力吧。
哪怕所付出的这些精力与时间的最终受益者只有一个人一一一一我自己。
即使那样,它也是有益于人的小进步。
所以,我还是努力坚持吧。
越努力 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