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丁老师说,我过去在安徽有几年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所以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兼职。那时候教材几年都不变,学校生源也好,每年带毕业班都很轻车熟路,几乎到了职业倦怠的感觉。好在每年学校都让我们开公开课,没有让自己的内功废掉。
后来到南京,因为试题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有一阵子我有种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感觉。身边的南京试卷和资料非常的少,我只敢用别人的原题,不敢去编题,总是害怕做的不对,小心翼翼的过了两年。虽然课一直上的很好,但是总是害怕考试,这个过程真的还挺有感觉的,回头看,这段经历真的如同坐车一样有点颠簸,偶有晕车的症状。
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是带毕业班,尤其是到这个学校以后,我突破了很多认知,我开始有了全局的思维和体系化的思考。过去那么多年没有一所学校领导引导我们如何真正的去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仅仅理解为备课,改作业,考试,分析成绩。教务处无非就是检查我们的批改作业如何?课上的如何?教案写的怎样?老师会不会做题,学生成绩如何?
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原来教学成绩好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素质好,我们真正在教学和教研上下的功夫真的不多。这些年来南京我参加了很多次教研活动,听了很多好课,听了很多讲座,加上在当教研组长过程中听年轻教师的课,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师傅带领的话,她的自我摸索至少要3-5年都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就我这个学科而言,很多年轻教师能把新课上好已经很不错了,有的甚至课程都把握不了重难点,做题做了很多无效的题,课堂把握不了节奏,孩子的时间被浪费。
培养一个年轻教师需要一个好的组长和愿意成长的团队成员。不热爱教育,不愿意钻研的老师是成长非常慢的,而且还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点。昨天院长又要求我们要统一备课组行动,要带动全组成长,我梳理了几个方面是需要去统一的:
1.新课教学设计与流程
2.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流程
3.试卷讲评课设计与流程
4.导学案的编制模版
5.知识宝典编订模版
6.周测试卷订正模版
另外今天开会分享的一生一策卡和每天提分卡,都是可以从学科角度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优化细节去真正搭梯子帮助孩子们提分,提升信心。
过去很多年学校也带领大家做一些尝试,但是最后都因为形式主义很严重而最终停止比如代理家长制,比如成长共同体制度,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最终而流产。越是后进生,越需要给信心,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和智慧去突破他成长的卡点,那就一定要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法……
所以又激发了我要持续学习一些课程的热情,不会去躺在那里被动等待,而是去帮助孩子的同时,让自己突破舒适圈,内功又高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