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结尾处有一段镜头,程勇坐押运车被送往监狱,沿街两旁站满了戴着口罩的白血病人,很多眼中闪着亮闪闪的泪花,目送着囚车缓缓前行,无数道无奈与敬佩交织的目光,透过车窗汇集在贴着玻璃的程勇脸上,他也流下了热泪。
他赢得了众多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敬重与爱戴,可以说,他们生命的延续得益于程勇的付出,而他却触犯了法律,最终走向监狱。
主人公程勇,一个家暴失婚失家,靠卖壮阳药维生的小商贩,欠账落魄。连儿子的抚养权都争取不到的小市民。
虽然唯利是图,但是他也懂法,知道走私印度药是违法的。人若不是被逼到绝境,也不会铤而走险。他爸爸病了,要做手术,贫困潦倒的他,实在无法拿出治疗费用,去印度代购卡列宁商机巨大。因此程勇毅然踏上了走私药品的船。因为多方利益冲突,他收手了,干起了小服装厂的本分生意。
如果说第一次走私药品是为了利益,那他第二次出道纯粹是动了恻隐之心。
昔日朋友老吕因吃不起四万元一瓶的卡列宁割腕自杀。由于发现及时,虽抢救回来,但病入膏肓,植髓手术也未能挽救生命。程勇干的走私药品虽然是违法,但却救了成千上万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命。
程勇销售的印度卡列宁的价格只是正规渠道的百分之二,燃起了无数慢性白血病患者生的希望。法与情,道德与社会制度却成了跷跷板的两个对立面,你高我低的博弈在众多人的心中展开。
警官查办假药抓到了众多服用假药的患者时,他们一致矢口,都不肯说出程勇的名字。一位患病多年的大妈,泪流满面的拉着警官的手,“我知道这是假药,但是它有效。四万块钱一瓶的卡列宁我吃了三年,把我家都吃垮了,我想活,我不想死”。
生命与法律的抉择,这一次,患者都站到了生命这一头。
办案的警官也在经历内心的挣扎,曾一度跟上级领导提出不再查此案,宁愿被撤职。
一位跟着程勇干走私药品生意的慢性白血病男孩,年仅20岁,家境贫寒,纯粹靠程勇的代购,得以服用药品维持生命。他和程勇在销售药品的途中,偶然看到警察来抓获他们,年仅20岁的他当机立断,独自开着载满药品的汽车横冲了出去,吸引警车的注意力,顶替真正的药品走私人程勇,可惜被一辆大货车撞得血肉模糊。
当时他可能在想,救程勇就是救了千万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可能在想,他的命也是程勇救的,他应当赴汤蹈火。
他们所做的这些更坚定了程勇要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决心,他宁愿自己每个月亏几十万,也要低价销售药品给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卡列宁。这是出于他的善良。
不管情与法的跷跷板如何摇摆,最终还是法大于情,好久不长,程勇最终还是被神之以法。
程勇的案件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重视,不久卡列宁被列入了医保,慢性白血病患者再也不需要去通过购买假药延续生命。
善良到底是什么?
善恶的问题看上去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它的关键在于,你是对局部的认知还是对整体的认知。
程勇用铤而走险来换取患者的生命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他也可以用别的途径去帮助这些患者。毕竟善良,不只是有一个办法,也不只是从一个维度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