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得失"的背景以及适用条件
我希望一个月之后我的代码达到能发文章的水平;我希望养成健身的习惯;我有很多很多的期望......
可是,我觉得学代码好像很复杂,我质疑健身是不是真的能给我带来那么多好处,或者别人都说“这个好”,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会在这件事上得到好处,所以踯躅不前......
没错,在你对一件事的结果有所疑虑,或者你对目标举棋不定时,你需要“不计得失”行动一把。
为何我们需要“不计得失”?
因为亲眼所见,并非真实。
我们的认知、观点,都是大脑现有模型处理过的j结果,即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对于认知范围外的事物,我们其实是不能准确判断好坏的。例如,我不学代码,不读论文,就不知道应该学哪些代码知识才能制作出文章,自然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我不去锻炼,自然也不知道“锻炼能获取对身体的掌控力”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那样有多快乐。再往深处走一步,我们与“大佬”之间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观点可能截然不同(你可能看不到某物背后的价值和风险,你目前对某物的观点只是假设,并非真实)。
所以,如果要真正解决自己对某件事的犹疑不定,在秉持正确道理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改进脑中模型,从而更好地判断和处理事物。此时,我们当然不需要计较一开始认知下的得失。
使用“不计得失”培养行动力的应用
1.找到“正确道理”,就算不能完全解释也没关系(“正确道理”本身也需要通过实践获取,如果实在没法判断它对不对,先实践一下试试)
例如,在我大一的时候,我意识到我要准备考研。当时身边几乎所有人的论调都是“大一太早了,为什么不玩玩?考研只需要最后一年准备即可”。但是,我通过资料发现考研是个大工程,虽然身边人都反对,我还是觉得考研有提前准备的必要(正确道理),即使我不知道具体要准备什么,如何做。
2.不计得失地行动,使用行动反馈调整自己
这其实是个艰难的过程。接上面的例子,我认为我的专业考研好歹要学好专业课,英语突出,科研有一定成就。可是这些大目标实际上是十分模糊的(什么叫学好?什么样的成就才能让复试老师满意,对自己发展有帮助2,而且要怎么取得?)。我在每一个学期都尝试改进学习方式,学习英语,最后逐渐清晰了目标(获取足以应对考研这样高强度、知识量庞大、要求高、变化多的考试的学习方法,英语取得省级或国家级奖项,写出一篇论文)。同时,虽然遭受过很多挫折(我的成绩曾经进步缓慢),但是我逐渐在实践中见到了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深度学习、利用反馈、应用知识(比如本文集前文)的方法,并初步将它们应用;我在英语学习上越来越有心得,英语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也是激发我学习思考的原因之一;我的科研也在进步,我一点点克服面对老师的焦虑,学会制作图表,沟通等很多技能......曾经带有疑虑的目标在行动下逐渐清晰,它们的反馈帮助我修正认知、调整目标、提升能力......我敢说,只要我保持进步,我的能力一定会在考研中大放光彩,我不会再是那种说“考研学一年就可以”的人。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在不计得失、抛却犹豫的过程中,利用反馈,重新审视“疑虑”之处,把行动落到细节,不断提升自我。
行动了还是没感触、没变化、没体会到好处,怎么办?
量变产生质变,如果道理正确,那么应该是还没有达到产生质变的节点。
plus,质变的节点具有特异性,他人进步,可能是因为有更大的努力,可能是有不同的方法,可能是质变节点本身就更早......但是,这与你无关。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他人的一切,与其拿别人的进步来吓自己,不如坚持自己的内心清净。每个人自有花期。
生活中的改变(供参考)
1.对触动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分析;知道有一项很好的事情/对某事犹豫不定的时候,直接行动
2.行动要能细化目标,落到实处,可以考虑“制作作品”(见本文集第4篇,part2);同时,不要考虑得失,先秉持道理做一段时间。它其实没那么痛苦。
3.及时吸收反馈,改进行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同一个道理,不同人的描述大不相同(我的描述与书中一句有了出入,含义却一致)?记住别人的描述有时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才是缝合知识的重要一步。我用我的描述和例子,期待为你带来感触和理解,但是能不能应用要看理不理解,理不理解要看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与你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