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四下基层”作为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注意“四下基层”的形式和内容,切勿出现“大呼隆”“T台秀”“假把式”“一阵风”的问题,让“四下基层”变成“似下基层”。
政策宣传既要“身到”还要“声到”,当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执着“融进去”,讲好政策“解读题”。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只有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党员干部要通过卷起裤腿到田头、嘘寒问暖坐炕头、围炉夜话在桌头等形式融进群众的生活,在深入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基础上,把“群众想听的”梳理好。“身到”基层还要“声入”人心,宣讲当注重用群众愿意听、爱听、想听、听得懂的“方言”“土话”,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坚决杜绝为完成工作任务,一窝蜂“大呼隆”式下到基层照本宣科、摆个pose照相、放下宣传资料走人等现象发生,让群众寒心。
调查研究要“调研”不要“调演”,当以“直奔问题去”的魄力“沉下去”,做好民生“分析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只有下沉到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获取到“带露珠”“冒热气”的一手资料,找出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努力做好民生“分析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作了“T台秀”,驾车数十里甚至百里到了乡镇、企业一线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脚下不粘一粒泥土,手中不握一颗粮食,宛如T台走秀,非但不解决问题,还带坏了作风。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当以“直奔问题去”的魄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做到真蹲实访、真研实究,进而解工作之难、纾群众之忧。
信访接待既要“坐访”又要“下访”,当以“偏向虎山行”的果敢“迎上去”,解好群众“疑难题”。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因此,在信访工作上我们既要“坐访”又要“下访”,不仅要用真心、动真情、使真劲千方百计接待好每位“送上门的客人”,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迎“群众难”而“主动上”的积极态度,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走下去,敢于往矛盾“窝”里钻,去理清各类“疑难杂症”,深刻剖析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把群众“忧心的”“着急的”事情弄清楚,做到快研快办,最终拔出“病根。谨防对来信访的群众趾高气昂、傲慢无礼,或者到群众家里走一遭,拍个照、写个简报就万事大吉的“假把式”。
现场办公既要“身入”还要“深入”,当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走出去”,答好服务“必答题”。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党员干部要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走出机关楼、空调房,将“办公室”搬到生产车间、安在田间地头,把群众关心的住房保障、饮水安全、便捷出行、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等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要珍惜入户走访、爬山走桥的机会,努力让自己的脚板多沾泥土,让自己的双手多握群众的需求。以“能办立即办”的执行力狠抓落实,以“造血式”纾困托起群众致富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心实意“现场办公”。切勿出现“一阵风”下到基层“看看景”“散散心”“打打卡”“照照相”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