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拥有多大的思考自由度”
我想当然的回答说:“无限大”
财富无法自由,大脑是我自己的,我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谁管的了我呀!
可是,细想,却发现蠢的是我自己!
我们的思考自由度,其实受两件事限制。
第一是知识面局限。
你没接触过天体物理学,虫洞的假想就不是你能提出的。你不懂日语,你的思考结果当中也不会包含wabi-sabi这类日式美学理念。 你不会做菜的话,也想不出怎么从无到有端出一盆佛跳墙。
第二是思维方式局限。
我们来问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姑娘26岁,你有没有办法瞬间让她变成16岁?一种思路是:对她的年龄改用二十进制。
你看,谁规定我们必须要用十进制来计算年龄?当你拥有了十进制这种知识的同时,你也拥有了一种思维定势。
当局者迷,限制了你的思考自由度。意识不到在思考,当然也就意识不到思考的局限。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你拥有多大的思考自由度?
你的知识面越广,你的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你的思考就越自由。
怎么办?补呗。有局限破局限,缺知识补知识。
补知识:淘金式思考者
学习、阅读。如果你是一位自主学习者,那么多读多学多问就好,但是,却要当心一件事,就是当你补知识的时候,有可能加重你的思维局限性,例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十进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有一个陷阱,来自一种思维方式,叫做“海绵式思维”。
在有时候的学习过程中,或者一类学习者,他们在获取知识时,就像把海绵放进水里一样,见什么吸什么,没有任何选择和判断。这类学习者,过多的追求量和知识的广,但如果一直如此秉承单一的学习方式,那么副作用就是,没有能力进行判断和选择,进而失去自我,只流于人云亦云。
如何破防呢?
那就是加入批判性和挑选意识。
有一种学习者很擅长破这个局,他们叫淘金式思考者。
什么是淘金式思考呢?就在在获取知识的时候,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他们会不断提问,不断甄选信息的真假和有用性,再决定是否来充实自己,这个过程很想淘金,筛选真金,去掉泥沙。淘金式思考者用批判精神来筛选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破除思维局限:批判性思维
什么批判性思维?
我们要先来了解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学会提问》
这本书,它可以称为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一本圣经,目前已经出版到第十二版了,可以说是出版三十多年仍然畅销不衰的经典。在国内,像李开复、潘石屹、俞敏洪等,他们都曾大力地推荐这本书。
作者是两个人,分别是美国的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尼尔·布朗,他本身是个经济学教授,自己写过很多书籍和论文,他对批判性思维特别地重视,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他在批判性思维的推广和发展方面不停地做出贡献。据他的最新介绍,他为美国国家安全部,还为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包括IBM的亚太公司、乐高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机构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咨询服务。所以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的,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及咨询服务的人。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首先,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型,例如程序员思维模型、产品经理思维模型、生物学思维模型等等,这些思维模型都是基于某个行业该如何思考问题的。
但批判性思维则不同,它不依赖某个学科或是任何专业,它是超越之上的,在思考本身的一种思维模型。
批判性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形态:它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练习方法,却不能独立存在,而是需要具体运用到各个知识领域里去。但在各个知识领域里,它又不负责批判这些专业和知识,不负责直接给出思考的答案。
它不是批判某个人,也不是断然否定某个观点, 它批判的其实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考这件事进行再思考、再评判。换句话说,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你的想法对不对,也不会直接否定你的观点来源,它只是评判你的思考质量高不高。
我感觉、我猜想和我推断
既然,批判性思维和思考是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批判性思考可以应用到任何有关想法的情境下是吗?
也不竟然!它有它的适用边界。
像下面几类没有经过思考,或者思考不足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就不适用。
首先,不带判断的表达,没法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
其次,一个判断的根据如果是个人感受或者个人偏好,也没法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
所以,这一类判断可以概括成一个类型,叫“我感觉”。它们其实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偏好,而不是思考。既然不是思考,我们也不需要动用批判性思维。
接下来还有一类观点,它叫做“我猜想”。它可能是种直觉判断,也可能是有一定的理性依据的思考,但它提出的答案可能证据不足。之所以叫猜想,意思就是立论者本身也不认为这个观点完全成立。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当然可以讨论,但其实不是在评判他思考质量。
一个观点只有能称得上“我推断”的时候,它才带有相对充分的思考论证过程,才值得我们进一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往下去评判和审视。
所以,当你心里出现一个观点,或者听到别人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你可以先问立论者两个问题:
这是你的感觉、猜想还是思考?
你的判断有没有根据?
请你记住这两个问题。
思考题(请回忆)
你见过什么情况下,是不该运用批判性思维,却用了的吗?
思考的完整信息结构
批判性思维既然是评判自己的思考,那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角色拆成两个,一个检察官,一个立论者,以便更好的自己评判自己。同时,这套方法也适用于你评判别人的观点和思考。
当面对一段带有思考和判断的话,检察官应该先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论题、结论和论证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立论者思考的问题或者分歧。有了论题的存在,后面的思考才会发生。
结论呢?结论就是立论者希望证明、也希望你接受的观点。
论证呢?是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
为什么要找这三个东西?因为这三个东西就是一段思考的核心信息要素。一段完整的思考,哪怕是最简单的版本,也应该包含这三个要素。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构成这样一个公式: 完整的思考=论题+论证+结论。
这个过程,有点像一个游戏:我们把一次思考理解成一根抻直了的三节棍。那么,其中论题、论证和结论分别是一节小棍子。我们的任务是要先把它们找出来,检查它们是不是首尾对齐、方向一致的。
具体而言,我们要检查三件事:
三根小棍分别都有没有、齐不齐。
三根小棍有没有摆成一条直线,有没有首尾跑偏。
小棍是不是真的小棍,有没有哪根材质不对,是不是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