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掀起了国学热,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了解国学,学习国学。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很多人把国学只当作学问来学,把国学变成了飘在空中高深而令人敬佩的学问,觉知其然 ,却不知其所以然。罗大伦教授也在呼吁现在国学届存在的这个问题,国学不应该只是当作学问,他是哲学思想管理体系,是要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道,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就会把道变成术。
中国人还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管用,比如儒家文化,觉得用到家庭中还比较试用,讲究和谐,真要用到企业就不是那么管用了,关键是要怎么用?
带着心中疑问,我们举办了一场讨论活动-“《方太儒道》引发的思考,企业家如何把儒家文化运用到企业经营。”
(担任本活动主持)
德鲁克是一个很重视价值观的西方管理大师,他认为:管理的背后必定是信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儒家的价值观会成为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内核。
稻盛和夫,崇尚阳明儒学,他创造了“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让企业经营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牢固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一个中心点进行”。他也以在这样的哲学经营理念下经营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还在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当时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
知道日本有多少家百年企业吗?有22000多家,其中还有8家企业达到了1000年。几乎所有成功的日本企业,从言谈举止到治企模式,都带着鲜明的儒家思想色彩,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理念在日本企业界也是得到充分发挥。有没有关注过,咱们中国有多少家百年企业呢?只有6家。
咱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但一路走来却把信仰给丢失了,把我们伟大传统文化丢失了。在企业里,即使经历诸多实践证明过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也需要灵魂的支撑。缺乏信仰的的制度执行是一种被动的执行,且执行容易走样,有了信仰的制度执行是一种自觉而有意识的执行,可以事半功倍且持久。
庆幸的是,我们正在慢慢的寻回我们的信仰,思考着传统文学如何给我们建立哲学体系价值观,如何把这一整套哲学体系落地在企业里,并发挥出想象不到的威力。
方太集团用了10年的时间,证实了儒家思想切实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并且让企业成为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让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都带着幸福感。方太在最开始的10年,也是一家完全运用一整套西方管理模式的企业,并且把西方管理研究透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茅忠群始终认为企业内部缺少着什么。每当员工因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商业行为规范而被开除,甚至有进入司法机关,他都身受打击。企业制度不应该是为了惩罚而去设立,而是应该在一开始就可以让员工内生敬畏之心,不去触犯,这次是设立制度本源。所以,茅忠群认为,帮助员工树立好信仰,是一件先于其他所有事情的大事。
(顾可平给大家讲演关于方太企业背景,以及方太集团是如何在10年的西方管理模式之后,在后面10年结合儒家思想从而采用的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
方太集团在茅忠群的带领下,在他本人潜心研习国学5年之后,2008年正式引入儒家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其中不乏每日早晨员工的读经,解经-读经5分钟,结合业务解读5分钟,领导点评5分钟;每日一善;三省会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那么,是不是每家公司都适合结合儒家思想管理企业呢?
是不是有必要全公司上下一致去贯彻?
是不是说发展初期或员工并不多的时候,就不需要用文化来管理了呢?其中有一个论点是这么说的:几十个人的企业,老板现场管理;上百人的企业,需要用制度来管理,上千人的企业则必须用文化来管理。您是怎么看这个论点呢?
文化落地会不会只是增加负担,没法创造出业绩?贯彻了却没成效,是为什么呢?
等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
参加活动的融道书院的师兄们,都是企业的负责人,公司都有其特性以及特殊性,大家就自己的客观条件对观点进行讲述。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再版序中说:“一般的管理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的则是有效的管理自己,只有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
所以,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创业阶段还是成熟发展阶段,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领导人需要用国学思想来修己。
最后,我们讨论的是五个字“修己以安人”,修的己是谁?安的人又是谁?
修的己是老板,安的人就是全体员工;
修的已是管理层,安的人就是其部门;
修的已是全体员工,安的人就是客户。
作为领导人,我么应该如何做好自己,如何修出该有的品质,如何让自己散发出强大的正能量,如何才能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