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众多园林中,网师园是第一个在夜间向游人开放的园林。华灯初上,上演非常具有苏州代表性的昆曲、评弹、古琴、民乐等精彩节目,将古典美学融入现代生活,给游人带来美妙的享受。
夜色中的网师园,柔美的灯光下,婆娑树影,亭阁倒影,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变幻得更精致和妩媚。网师园夜色虽美,但我并不喜欢夜游。
正是暮春,带些慵懒,网师园里的芍药开得正好。
隐于窄窄的小巷深处的网师园,占地约八亩。它的前身是南宋淳熙年间,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罢官隐退后的住宅,原因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清乾隆年间,官场失意的光禄寺少卿苏州人宋宗元退隐故乡苏州,购得此地筑园,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
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细思之下颇有韵味。
跨过网师园跨巷辕门,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筑墙围成门前广场。照壁前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给深宅大院平添几分气势和威风,颇有“大隐隐于市之感”。
穿过门厅、轿厅和万卷堂,再穿过撷秀楼 ,视野瞬间开阔,宋代江南的风雅扑面而来,宛如一幅水墨山水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东宅西园,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境界各异。
走在射鸭廊中,大片的水域是彩霞池。以水为中心,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疏密有致,古树花卉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是当之无愧的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现在的一些仿古园林以此为蓝本,中国第一座被复刻海外的“明轩”就出自网师园。
网师园几度易手,但每一代人都怀抱着隐于城,更悦于心,让网师园得以传扬。园中景物都得名自诗词名作,似乎在园中能嗅到缕缕墨香,也能感受到园主人的学识与气度。
穿过“网师小筑”门洞,一段小斜廊连着的四面厅,就是小山丛桂轩。轩外湖石叠成的花台上,种植最多的还是桂花。元代曾经有过“小山丛桂晚萧萧,几时任我夜吹萧”的精美诗句。轩内北墙正中开一正方形花窗,为冰裂嵌圆形纹样,素雅开朗,简洁明快,格外引人注目。窗外可以看见回廊里走动的游客,这些游人客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厅四面镶嵌玻璃,通体明净,前后山林之韵悉入室内。轩内北墙正中开一正方形花窗,为冰裂嵌圆形纹样,既起到采光的作用,又显得素雅开朗,简洁明快。窗后的云岗假山自然嵌入窗框,山上南天竹一丛,在逆光照射下,枝叶愈发清透挺拔。
轩前的假山,名为云岗,虽有闭塞拥堵之陋,却深得山林幽深之致。由于假山的遮挡,小山丛桂轩终日与彩霞池不得相见,少了水的神韵,却独享山之幽深。
面水的濯缨水阁凌空跨水,与紧傍的云岗轻重错落,参差叠宕。“濯缨水阁”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园主以此自喻高洁,以虚静而明洁的清水来比喻人的高洁,表达出一种人格境界。用清水洗涤干净世俗的尘埃,这里主要表示清高自守之志。
水阁精致小巧,宛若浮于水面,阁下碧波荡漾,幽静凉爽,临槛垂钓,依栏观鱼,悠然而乐,确有沧浪水清,俗尘尽涤之感。
北望,古柏高耸,曲桥卧水,石矶凹凸,楼屋参差隐现;西望,爬山廊蜿蜒北上,月到风来亭隔水相望;东临云岗假山。中部主要景色尽收眼底。
一条由南至北、高低起伏的爬山廊名为“樵花径”,取意于宋人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在廊内蜿蜒行走,侧畔一片波光云影,北岸有老树浓荫,南岸有黄石云岗,极富野趣。
彩霞池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通透开敞,前后竹影婆娑,松梅盘曲。取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句意。南面临水处设“吴王靠”,神似船舫,凭栏或倚坐此处,隔水面对黄石假山,因而产生“水低白云近,天高青山远”的意趣,对岸的云岗假山显得缥缈绵远了。
三面临水,悬空于水面的“月到风来亭”,享名取自唐代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和宋代邵雍“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内正中悬着一面大镜,每到明月初上,便可看见水中、镜中、天上三个明亮的圆月,独成了一道奇景。
网师园之美,美就美在方寸之间大有文章。站在在月到风来亭内,池岸低矮,沿池一周的假山、花木和亭榭,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
彩霞池一汪池水平静如镜,池四周建筑形体各异,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美到令人窒息的观音兜山墙在池水中的倒影,是网师园最美的画面,我被此美景深深醉倒。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为网师园内园,由潭西渔隐月洞门入,地1亩余,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轩屋名“殿春簃”便得于此“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
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占地不足一亩,但书房、假山、花坛、清泉、半亭俱全,别有一番天地。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
殿春簃前的露华馆最初是网师园中的牡丹芍药圃,得名于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现在已经改建成为茶室,布置非常典雅,前门外有牡丹芍药园,后门外则有小庭院。
东侧白墙上,依附在白墙上面的蔷薇花静悄悄地盛开,在粉墙上层层叠叠,如灿烂的云霞,也似华丽的锦缎。生在园林之中的蔷薇自带古典韵味,给幽静的园林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
现存的苏州园林中,完整的宋园虽近绝迹,但宋人的审美意趣在网师园却不难寻到。网师园内有三处宋代遗迹,于是,一路走过时,我刻意寻找了南宋遗踪。
网师园著名的藻耀高翔雕花门楼,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逼真的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仿佛在诉说着网师园过去的历史。藻耀高翔砖雕门楼的南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主人祭祀的地方,以前苏州人家很多都有这个布置。现在,所有苏州园林中,只有网师园还保留着了,这一处是宋代的遗迹。
横跨于彩霞池东南水湾处的引静桥,造型优美,小小的,曲曲的,妩媚的可爱。长度虽仅有2.4米,却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苏州园林中最短最小的拱桥,三步就可踏过,颇像苏州出产的工艺品。桥侧涧壁处篆书“槃涧”石刻二字也是宋代遗迹。盘涧,取自《诗经》“考盘在涧,硕人之宽”之诗意,这“盘涧”二字为宋刻。
看松读画轩前的两棵古柏奇树,一棵是两百多年历史的白皮松,醉人的美;另一棵,就是相传为南宋万卷堂园主史正志手植的古柏,这棵植于园池东北角的圆柏树龄已有930年,是现存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树。古柏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着,似飞龙在空中翱翔。
悠悠岁月沧桑,那些故去的人和事早已消散风中。身处网师园,在淡淡清风陪伴下,观看园中美景,品味着融入景观中的诗情与画意,感受到的便是穿越时间与空间,在走近自己的方寸之心,然后发现无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