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
翻译: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就是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但是对于犬马,也能够得到饲养。没有恭敬之心,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解释:在讲这一段之前,先说一下子游这个人,子游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是比较出众的那一类,特别是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那这样的一个人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孔子是用了一种类似于举例子的方式给子游说明了孝,并没有告诉他应该如何做,而是通过犬马来告诉子游孝的本质。那为什么会对子游这么说呢?前边提到过,子游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但是这也会有一个弊端,就是在生活做事上可能会偏于表面的形式,因为文学,不管是整理典籍,还是写文章,对于形式都是要求很高的,这对子游来说很可能就会出现刚才说的弊端,偏于形式,而忘记本质。
孔子就是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这一段,你能发现,孔子说的并没有告诉他该如何做,而是强调了一个字,敬,恭敬之心,也就是孝的本质。抛开子游不谈,其实很多人认为的孝都是和形式有关,比如让父母吃得好,穿的好,住的好,有钱花等等,这的确也算是孝,但不完整,充其量只能算是孝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就和孔子说的一样,犬马,这里指的是家养的,在古代,像千里马这种好马,都是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让它别生病别出问题。其实放到现在也一样,无非就是换了个词叫宠物,像狗啊,猫啊,鸟啊,养过的都应该知道,狗粮猫粮都是不便宜的,而且有时候根据品种不同,也会要求很高,那问题就来了,你对父母能够去保证他们的物质问题,对于那些宠物,你也能保证他们的物质问题,甚至有时候花费的精力还要更多一些,那么请问,难道说对于父母和宠物是没有区别的吗?至少从这种做法能看出是如此。
所以这肯定是不对的,再怎么说,父母也不能和宠物划等号,肯定是有区别的,那这个区别就是孔子最后所说的,敬,正因为有了恭敬之心,这一切才有了本质性的区别。因为父母不是什么物品,做做形式就可以了,他们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至亲之人,如果只是做做形式,我相信谁都可以,这其实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在于怀着一颗怎样的心去做,这才是重点。
孔子就是担心子游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忘记了孝的本质,只是为了去做形式而去做形式,那对于孝就差远了,所以孔子才会跟他强调,不敬,何以别乎?
还在为只能看文字而苦恼吗,打开喜马拉雅,搜:小王讲国学,立刻解决您的烦恼。